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微信扫码

    预约挂号

  •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 扫描二维码扫码

    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患者满意度调查

健康手册
您的位置:首页>>大众医学>>健康手册
让安倍辞职的“溃疡性结肠炎”为何如此顽固?
发布日期:2020-09-07   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王巧民   点击:

8月28日,65岁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记者会上宣布:“旧疾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为避免个人健康状况影响执政,决定辞去首相一职。”

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为什么会给安倍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在医疗条件发达的日本,为何该病仍然无法治愈?

17岁就已患病,备受困扰大半生

据日本经济新闻和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报道,安倍早在17岁就罹患溃疡性结肠炎,此后备受该病困扰。1996年,众议院选举之际,为了维护形象,他在演讲时不得不强忍便意,因此冒出一身汗。1998年,安倍体重从65公斤骤减至53公斤,不得不住院治疗,但仍对外隐瞒病情,希望根据治疗情况安排今后的路。他曾考虑手术切除大肠,不过在接受灌肠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于是全力竞选首相。

2006年9月,安倍首次出任日本首相,但因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于一年后宣布辞职。2009年,安倍服用一种新药后,症状得到很大改善,他立马重整旗鼓,于2012年率领自民党赢得大选,再次出任首相执政至今。今年8月初,日本媒体爆料安倍身体严重不适,于例行体检后又进行了“追加体检”,一做就是7个半小时。如今,首相因病请辞的状况再次重演,令日本政坛哗然。

早期表现不典型,确诊要做很多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中作为炎症性肠病中的一种,它的确切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细菌、病毒触发的肠道免疫过度活跃,以及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学术主任、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疗团队牵头人王巧民介绍,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虽已患病多年,但自己却毫不知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不够典型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人忽视。但随着时间推移,患者会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便中带黏液鲜血伴腹痛等表现,此外,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病变等肠外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早期表现并不典型,因而造成很多患者没及时就医。”王巧民说。

在确诊过程中,患者要做很多检查,如肠镜、大便常规、大便培养、血常规、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检测等,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若症状超过4~6周,粪便中红白细胞增多,粪便培养没有细菌生长,肠镜下肠道黏膜呈广泛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才会高度怀疑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带黏液血的大便次数少于4次/天为轻度;4~6次/天为中度;6次以上且伴有发热、贫血、炎症指标增高等表现为重度。

少数患者会出现大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危及生命。长期劳累、紧张、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造成免疫功能紊乱,以及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展与复发。安倍此次病情加重,可能与防控新冠疫情带来很大压力、本身年龄较大、病程长等原因有关。

不能被彻底治愈,反复发作癌变风险高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还不能被彻底治愈,其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症状,经肠镜可观察到肠黏膜愈合,并维持症状缓解,防治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

该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其他还有选择性白细胞吸附术、粪菌移植等,具体需要结合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类型,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对于多数患者,药物治疗即可控制溃疡性结肠炎,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患者从接受治疗起的3~5年内不能停药,严重者甚至要终身用药。

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超过15年,就有约7.5%的患者发生癌变;超过25年,就有15%的患者癌变。如果患者出现难以控制的严重症状、并发症或癌前病变,就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结肠后患者不必再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基本可达到治愈,但手术极为复杂,且术后有吻合口发炎、贮袋炎的风险,因此需要找专科医生进行手术。

疾病难诊治?IBD多学科专业诊疗团队来助力

可能会有患者哀叹:“没有首相的命,却得了首相的病。”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忧愁。从安倍“带病工作五十年,登顶政坛最高峰”可以看出,只要控制好病情,是不会影响大家走上人生巅峰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勤复查,一样可以与疾病和平共处,书写自己辉煌的人生。 

 

2015年,在王巧民牵头带领下,医院在省内率先成立了包括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影像科、病理科、临床营养科、药剂科、检验科、消化护理等在内的IBD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坚持MDT疑难病例讨论,开展包括病情、营养、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方面的综合评估。为每位住院IBD患者制定符合规范并有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同时,团队医护人员以仁心爱心,加强人文关怀,热心公益,对IBD患者进行全程管理,进行长期随访,开展健康教育,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成立近600人的IBD病友会组织——IBD 之家,已开展大型患教活动13次。


项目团队入选2019年安徽省委宣传部“十九大与我们这一行”宣传典型,包括人民网、安徽卫视《新闻联播》栏目等均给以大篇幅的报道。

团队有社会责任担当,促成医保新政:IBD纳入安徽省新农合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报销比例70%,在全国范围内安徽仅有;纳入合肥市医保门诊特殊病种范围并提高年定额,让患者看得起病。

团队先后获得全国“IBD领域杰出贡献优秀诊疗团队”、中国健康促进会“IBD社会公益活动优秀团队”等称号,王巧民获评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

文章部分来源:生命时报

供稿:刘军国 高嘉悦 组稿:方雯


责编:方雯

Copyright © 2017安徽省立医院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5009222号-3   Designed by Wan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