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是目前最先进的诊断设备之一,它是PET和CT的融合,是一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享有“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的称号,堪称“探测生命的雷达”。PET/CT一次检查可完成全身扫描,能更灵敏、更准确、更早期的发现肿瘤病灶,被认为是目前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的最佳手段之一。
随着PET/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PET/CT检查。在PET/CT检查之前,均会告知患者需要先测量血糖,血糖控制好才能开始检查,很多患者表示难以理解。那么,PET/CT检查和血糖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血糖在什么范围之内才可以进行PET/CT检查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PET/CT的工作原理。葡萄糖是人体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恶性肿瘤细胞比正常组织细胞增殖和代谢水平更高、更加活跃,因此恶性肿瘤摄取的葡萄糖远远高于其他正常组织。PET/CT检查最常应用的显像剂是18F-FDG,它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在显像中表现为恶性肿瘤病灶的FDG摄取浓聚,较正常组织中增高。
血糖的升高对18F-FDG在人体内的分布和摄取都会产生影响。一方面,体内血糖升高时可与18F-FDG竞争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使组织摄取18F-FDG减少,直接影响FDG在细胞内的浓聚程度,从而影响图像的质量。另一方面,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如心肌、脂肪、骨骼肌等对胰岛素敏感的组织增加FDG的摄取,导致FDG分布改变,不利于肿瘤病灶的显像,影响诊断。
由于血糖对于18F-FDG PET/CT图像质量有较大影响,因此需做检查的患者应最好将血糖浓度控制在4-7mmol/L,糖尿病患者更是需要注意血糖最高不超过11.1mmol/L。
那么,如果血糖过高的话,应该如何调节血糖呢?如果检查当天,患者血糖高于11.1mmol/L,首先要进行降糖处理。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可以等候,可以等血糖控制在11.1mmol/L以下再进行PET/CT检查。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可以注射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检查前注射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注射18F-FDG的时间应适当延后,具体延后时间应视药物类型和给药途径而定。
PET/CT检查前患者需要禁食4-6小时以上,可以饮水(不含糖类及咖啡因);检查前6小时禁止输注葡萄糖或激素类药物,禁止服用止咳糖浆、糖啶类等含糖药物。此外,二甲双胍能够显著增加肠道对18F-FDG的摄取,造成肠道的过度显影。因此,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应当在PET/CT检查前48小时停药。除此之外,检查当天及前一天应当避免进行高强度的锻炼及运动(包括中医推拿等),尽量保持安静,这些都是保证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措施。(核医学科PET/CT 刘昕 夏俊勇/文 汪世存/审核)
责编:朱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