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古老”疾病,结核病从未远去,它仍潜伏在通风不良的居室、拥挤的公共场所等。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如何有效预防肺结核?
在3月24日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来临之际,3月21日,中国科大附一院联合本报推出主题直播,该院感染病院区结核病区负责人胡代菊、感染病院区结核科主治医师胡喆做客直播间,在线分享超详细的防“核”攻略。
揭开结核病“真面目”
结核病,曾被称为“白色瘟疫”,它因何而来呢?胡代菊介绍,这是由结核菌感染引发的慢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结核病患者,尤其是痰菌阳性患者,把包含有结核菌的微粒排到空气中进行飞沫传播。人群对于结核杆菌普遍具有易感性。
肺结核“杀伤力”不容小觑,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身健康,还会通过呼吸道传播危及他人。胡喆表示,接触肺结核患者不一定会感染,这取决于患者痰液带菌情况、接触时吸入结核菌数量以及自身抵抗力。但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免疫力低下人群、从未接触过结核菌或未接种卡介苗者以及医务人员等都属于结核病“高危”人群,应格外警惕。
早诊早治很关键
如何识别“核”信号?“肺结核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发热超2周等。”胡代菊表示,而肺外结核常见症状因累及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如淋巴结结核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骨结核表现为骨关节疼痛等,要及时到呼吸科或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
确诊结核病则需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胸部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痰涂片、结核杆菌培养等病原学检查。
有哪些治疗手段可以“终结”结核?胡代菊表示,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治疗。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需要联合用药,疗程通常6-9个月。
两位专家表示,规范治疗治愈率高,想打赢这场战役,需要患者规范全程治疗,坚持规律服药,定期做好复查,保持良好心态。
做好自我防护很重要
预防结核病,首先要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并隔离患者,并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性用药等措施来降低发病风险;作为有效预防手段之一,幼儿阶段及时接种卡介苗可以减少结核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个人防护:室内保持通风、打喷嚏时掩住口鼻、加强营养,进入公众场所要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
专家提醒,对于生活在集体生活场所的学生、民工等人群,要注意控制居住密度、加强通风,发现患者及时隔离治疗、消毒。尽管结核菌生存力较强,但高温、日晒、高压蒸汽、酒精、“84”消毒液等可有效杀灭。
值得注意的是,本场直播吸引了广大网友的互动与参与,专家们针对广大网友关心的话题“云端答疑”,在一问一答中为大家开展健康科普,收到直播间网友频频点赞。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胡琪
网址链接:https://newspaper.hf365.com/hfwb/pc/content/202503/24/content_502417.html
责编: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