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重生后三岁的生日。饮水思源,感恩器官捐献者,感谢家人,感谢所有医护人员,是你们的辛苦付出,才有我的重生。”6月24 日,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移路同行”肺移植三周年病友交流会上,来自亳州的郝大叔如是说。
摄影 黄歆
郝大叔是一位重度肺气肿患者,轻微劳动后就会喘不过气来,严重的时候“走不了一丈远”“是家里的负担”。2017年6月25日,作为安徽首例肺移植受益者,他在中国科大附一院接受了左肺移植手术,供者是南宁的一位捐献者。康复后,郝大叔重返社会,重新感受到自由呼吸的畅快,重拾了人生的欢乐与美好,“现在不用家人操心了,我能在家干农活,还能带孙女,好得很!”
交流活动上,9位在该院接受肺移植手术的病友现场参加,他们身着“自由呼吸、移路同行”定制T恤,共同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医院多学科移植团队的医护人员与病友们共同交流,畅谈肺移植术后的生活。
“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不再羡慕正常人那样自由呼吸,因为今天的我也可以轻松做到。我可以陪着爱人、孩子去四处游玩;陪着父母慢慢变老,也许我的人生不够完整,但因为你们的存在,我感觉我的人生很完美。”这是一位移植病友写给医务人员的话。
22岁的小段,是年龄最小的肺移植病友,2018年4月接受了双肺移植手术。小段说:“现在移植后的我每天开心快乐,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我走到人生最后,也希望把器官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让爱传递。”
“健康如空气,失去才知珍贵。在饱受疾病摧残、油尽灯枯之际,活下去是最奢侈的愿望,每天起来都能看到一个崭新的太阳,幸福莫过于此。感恩器官捐献者及其家人,感谢所有医护人员,是你们的辛苦付出,才有现在的我。希望你们能帮助更多的人,愿大家都越来越好。”一位不能到场的移植术后病友给肺移植团队柯立主任发来信息,祝贺中国科大附一院开展肺移植三周年。
活动现场,医护人员组织肺移植病友们开展“运球帷幄”“气宇轩昂”趣味游戏,病友们欢快地玩着吹纸片的游戏,肺活量与常人无异,现场响起阵阵掌声与加油声,病友们共同分享着新生后的喜悦。
自2017年以来,中国科大附一院肺移植团队共完成肺移植手术30例,包括单肺移植、双肺移植、急诊肺移植、ECMO(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肺移植,手术全获成功,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18年中国科大附一院肺移植数量排名全国第7,同年加入中国肺移植联盟。院方表示,将不断加强肺移植团队的建设和投入,以帮助更多的人。
目前,肺移植的肺源来自于公民逝世后的器官捐献。对此,该院胸外科学术主任徐美青呼吁,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加入到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让更多患者重获新生。
该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柯立介绍,目前,尘肺病患者最终都需要通过肺移植来延续生命。他提醒, 特殊职业人群要注意做好职业防护,最大限度地防止有害粉尘吸入。只要措施得当,尘肺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通讯员 朱伟华 方萍 李从玲 记者 夏胜为
原文链接:http://wap.ahrb.com.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214376?sit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