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华诞,创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连日来,一家大型医院开展的169台手术直播引起广泛关注。
6月28日至7月2日,连续5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18个外科学科(亚专科),组织300多位“刀尖上的舞者”轮番登场,通过网络面向全球同行开展169台手术直播,并与上海、河北等全国多地医疗团队同时段开展竞技,在全国展开一场手术直播竞赛,受到点赞与热议。
据悉,这是中国科大附一院连续第二年参加网络手术直播展示,今年该院参与学科数、医生团队数和手术量均远超去年。这家古老而又年轻的大型公立医院5天开展169台手术直播成为网红,对安徽公立医院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大型公立医院应善用新技术,在与时俱进中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理念。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外科医生加快成长,不仅靠个人日积月累的实践操练,更要向外部打开眼界观摩学习领悟思考,网络技术带动手术直播正好提供了一个创新平台与窗口。《白色巨塔》电视剧里,外科医生集中在现场观看手术的场景,如今被越来越多的网络手术直播取代。疫情防控,加速了手术网络直播进程,既为本就任务繁重的外科医生学习专业顶尖大师的精湛手术提供了便利,也为外科青年才俊们一展身手崭露头角提供了良机,更为年轻外科医生快速全面打开了学习技术与经验的广阔窗口。足不出户,看直播现场学技术。没时间看直播,事后随时回放学习。此次中国科大附一院5天开展169台手术直播,轮番登场的300多位医生,既有“60后”中流砥柱,“70、80后”中坚力量,也有“90后”冉冉新星,三代外科医生紧跟前沿医学理念、紧练扎实过硬技术,既展现了医院雄厚的外科人才梯队实力和专业底气,更展现了老中青三代全面适应网络直播手术的与时俱进。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公立医院应顺应医学进步、学术交流发展新趋势,善用各类新技术新平台,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
手术直播,既展示手术技术水平,又展示医院文化底蕴。手术技术是外科医生的饭碗,但外科手术绝不是单纯的手术技巧,还涵盖手术决策、手术路径、术中突发状况处理、团队配合、医学伦理等方面。表面看手术是手上的功夫,背后离不开医院发展独特理念与文化的长期浸润滋养与熏陶。此次手术直播登场的300多位医生,面对直播镜头,冷静处理疑难杂症,不断挑战手术禁区,专业至上、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淡定操作、从容讲解,既是169次医院外科手术与品牌的展播,更是医院外科文化的展示,也折射安徽外科的优势学科能力、扎实过硬手术功底、默契无间团队配合,展现了老中青医生技术传承和作风优良的精神风貌。
抓住临床专科实力提升这个“牛鼻子”,不断“对标一流、赶超一流”,努力提升医疗水平。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抓住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前些年,安徽医院在全国医院各项排名中难觅踪迹,经过多年不断探索和努力,中国科大附一院等大型公立医院近年来交出的答卷令人欣喜,从过去入不了榜单到现在争先进位,甚至在某些专业领域全国领跑,整体综合实力和临床专科能力持续进步有目共睹。实践证明,真正把一线医务人员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激情与能量激发出来,把学科建设不断超越自我勇攀高峰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就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成就感、提升广大患者的获得感,实现医院发展良性循环。
公立医院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紧跟医学发展潮流,既要“一枝独秀”,更要“百花齐放”。作为医学的主要分支,已有近200年历史的外科手术,早已告别传统的“刀切针缝”,发展进步到以腔镜微创为主,广泛运用VR、AR、MR、传感器技术、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辅助手术的崭新时代。中国科大附一院5天连续开展的169台直播手术中,不仅有传统经典术式的规范操作,也有国内创新之举,更有世界最新一代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以及多学科合作开展的前沿领先技术。其中,骨科尚希福教授领衔创新开展一项技术被命名为“尚氏入路”,不仅在国内广泛推广,还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科专家来安徽学习。人体是复杂的,疾病更是多样的。外科进步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又离不开强大多学科多兵种作战的综合能力。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医院学科发展不仅要“一枝独秀”,更要“百花齐放”,实现全面进步和高质量发展。
网址链接:https://szb.ahnews.com.cn/ahrb/content/202107/06/c842740.html
责编: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