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微信扫码

    预约挂号

  •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 扫描二维码扫码

    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患者满意度调查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媒体聚焦
【工人日报】等待12年的缘分!安徽医务人员成功捐献“生命的种子”
发布日期:2021-08-04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工人日报   点击:

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蔡晓曼 方雯 记者陈华 等待12年,跨越1000公里,一份捐献造血干细胞,让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检验科主管技师胡新凯,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位白血病患者“血脉相连”。

8月2日上午,在中国科大附一院血液内科,经过4天的外周血动员和4个小时的采集,刚刚度过40岁生日的中国科大附一院感染病院检验科主管技师胡新凯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70毫升。这份“生命的种子”第一时间运送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治正在那里等待移植救命的一位白血病患者。

胡新凯7月28日刚刚度过自己40岁的生日,他希望自己的这份生命礼物能帮到广州的患者重获新生。“我是从2004年6月7日开始第一次无偿献血,至今已经坚持无偿献血17年了。”胡新凯说,献血是一项公益事业,能够帮助他人是一件好事,他非常开心。

2009年5月的一次献血中,一名采血站的工作人员征询胡新凯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胡新凯当即表示同意,并在这次献血中留下血样。

“配型这件事也讲究缘分,我留下血样之后,12年里都没有人联系我说配型成功。一直到今年4月20日接到安徽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当时想着自己有希望救一个人,立马就同意了。”7月28 日,胡新凯住院,开始捐献前的准备,注射动员剂,抽血化验等等,8月2日上午,在血液内科三病区采集造血干细胞的专用病房里,胡新凯开始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最终,胡新凯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70毫升,他激动地说:“从我接到省红十字会电话那天起,我就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从我体内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延续另一个人的生命,就是我当初成为志愿者的初衷。”

这份“生命的种子”第一时间运送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治正在那里等待移植的一位白血病患者。

胡新凯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采用皮下注射动员剂的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这样的采集过程不会痛苦,而且对自己的身体也没有什么影响。他呼吁更多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行列中来,为更多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可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会有损捐献者健康。

胡新凯也是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第二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职工。2015年8月,该院《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编辑程翠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广州一位患者的生命。

据了解,参加工作20年来,胡新凯已无偿献血58次,多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5年荣获“合肥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网址链接:http://web.app.workercn.cn/news.html?id=176644

责编:方雯


Copyright © 2017安徽省立医院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5009222号-3   Designed by Wan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