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监护病房),一个人一生可能来一两次,但今年已经是她坚守的第25个年头。”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发布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拟表彰名单,全国30人。我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ICU主任张琳琳作为安徽唯一,光荣入选。
张琳琳,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安徽省肿瘤医院ICU的病房内,各种监护仪器的滴答声构成特殊的生命交响曲。每天,张琳琳穿梭在危重患者、监护仪器和抢救设备之间,带领团队不分白天黑夜从死神手里抢人,努力给肿瘤患者带来新生。精干的短发,瘦小的身影,却有着大大的嗓门,不知疲倦的双脚。在张琳琳看来,ICU不只是鬼门关,更是重生的地方。
生死边缘:永不言弃的承诺
“张主任早上好!我爸现在状态良好,已经下床活动,生活自理,可以经口少量进食半流质,我们把爸爸带来给你看看,谢谢您!”给张琳琳发微信的是78岁葛老的儿子,谁能想到老人是从“鬼门关”上走了一趟的人。
2023年10月,葛老因食道癌在省外医院手术,但术后出现严重的吻合口瘘,此后又出现胸腔、纵膈及两肺严重感染,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病情逐渐加重,当地医院已经无法治疗。12月底,家人带着葛老回到老家,也做了处理后事的准备。
“虽然老人家带着呼吸机,无法讲话,但神志清楚。”查房时,张琳琳发现了老人眼角的泪水,一下明白了老人的心思。她帮着拭去泪水,拉着葛老的手说:“相信我,给我时间,也给您自己一个机会,我们一定尽力!”在张琳琳和团队的治疗和护理下,一个多月后,葛老的瘘口已经完全愈合,生活慢慢回归正常。目前病情稳定,定期到医院复查。
10年来,张琳琳带领团队不断摸索实践,目前安徽省肿瘤医院ICU对肿瘤患者复杂严重的肺部感染以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胃肠外科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或者肠瘘,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也赢得了患者、家属和同行的一致口碑,不仅是省内医院,全国多地医院的患者也慕名跨省来寻求治疗。
日夜的坚守,换来患者的转危为安。张琳琳每天平均工作时间12小时以上,即使下班,也会通过云医声APP随时关注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患者治疗。无论白天还是深夜,是否在院,有危重病人抢救,她随叫随到。
生命解码:用专业+温度点亮希望之光
“在ICU,我们临床上收集到的每个数值都是生命代码,医护人员就是解码人。解码的技巧,除了专业,就是温度。"
肿瘤医院ICU里的患者和综合医院ICU的患者有明显不同,患者情绪往往更容易崩溃。张琳琳和医护团队更加注重对患者的情绪疏导和人文关怀,用专业和耐心给患者和家属信心。
2017年底,34岁的刘先生在深圳工作时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感冒,肺部感染持续加重,被诊断为超级细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刘先生在17岁时曾被查出患有淋巴瘤,治疗后身体状况一直稳定。可这次,辗转全国多家知名医院的呼吸科及ICU,感染一直没有得到控制。绝望之际,刘先生决定回老家安徽。辗转住进安徽省肿瘤医院ICU时,刘先生体重只剩下不足70斤,情绪低到谷底。
曾经的淋巴瘤患者,超级细菌感染,持续高烧不退,难题一个个摆在张琳琳和团队面前。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前期4个多月的治疗情况后,张琳琳带领团队把刘先生从17岁发病以来所有的肺部影像资料进行了梳理复盘。
“虽然你以前得过淋巴瘤,但目前情况看并没有复发转移,这次主要是肺部感染问题。我会弄清感染的原因。回到家乡,就安心治病”。坚定温暖的话语,给了刘先生和家人信心。
随后,团队制订了初步的治疗方案。通过气管镜检查以及持续的床边守护,张琳琳发现了刘先生严重肺部感染的原因,坚持每日采用气管镜吸痰。102天、2448个小时,医、护、患的共同努力,刘先生终于达到出院标准。出院前,他和家人给张琳琳团队送来“大医精诚”的牌匾表达谢意。如今,刘先生已回归正常工作生活。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良好的声誉不是一天形成的,是长年累月的积淀,更是医者初心的坚守。
临床“守门员”:筑牢重症救治的防线
2013年,张琳琳接受指派,从安徽省立医院ICU来到安徽省肿瘤医院创建ICU。作为团队的主心骨,面对一群还未形成重症医学思维的80后、90后青年医生,张琳琳提出了“狠抓临床医疗质量,从点滴细节做起”的学科发展思路,也为团队注入了“四个必须”的核心质控理念,即: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必须追根求源,有合理的解释;每一条医嘱、每一种用药必须做到有理有据;交接班必须在床边完成,不放过任何一个异常的指标,对此刻这个患者的每个用药必须了解;每一例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死亡病例必须反复讨论,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守门员需要洞悉球场上的瞬息变化,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保持高度警觉,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在张琳琳看来,重症医学医生好比是临床的“守门员”,只有长期积累,知症懂病,关注细节,才能迅速抓住患者病理生理变化的关键所在。同时,也要协助兄弟学科拾遗补漏,注重平战结合,为挽救患者生命、保障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做出努力。
“作为一名医生,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保持好奇心、有探索精神”。科室青年医生王佩双说,张主任在查房和讨论时问的最多的就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异常的临床征象和检验指标?现有的诊断能解释吗?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经过十余年近乎魔鬼般的军事化训练,3000小时的手把手带教,安徽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青年医护团队逐渐成长、担当重任,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学科影响力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省患者也慕名来这里寻求希望。
此外,张琳琳还积极推动安徽省相关领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她牵头成立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每年开展肿瘤重症专业学术会议。此外,作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张琳琳带领团队积极参与肿瘤重症领域的各类学术交流学习,不断带动提高安徽省肿瘤重症救治水平,为更多患者造福。
在肿瘤医院的ICU病房,张琳琳和她的团队正继续坚守,为患者一次次按下生命的“重启键”。(西区ICU 张琳琳 党委宣传与统战部 方萍/文 党委宣传与统战部 黄歆 西区综合办 夏韫华/图)
责编: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