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至30日,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核心课程——-机械通气(合肥站)培训班在我院急救医学中心成功举办,这是继2019年全国ECMO理论与高仿真模拟培训班后,核心课程第二次来肥。本次培训班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方式进行,来自省内线下40余名,省外遵义第一人民医院、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哈尔滨第二人民医院等10余家医院的500余名急诊、重症领域的青年医护骨干,共享“机械通气”知识盛宴。
在本次培训班开幕式上,院党委书记刘同柱通过视频为培训班致辞,副院长虞德才参加开幕式并讲话,对来自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核心课程的导师团队和全体学员表示欢迎,希望能通过此次培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本次培训班秉承精品化、小班制教学的特点,通过短期、系统、全面的强化培训,让学员的专业知识、临床思维得到明显的提升。课程涵盖呼吸生理与病理生理、机械通气基本原理、模式、机械通气的肺外影响、异常波形分析+人机对抗处理、不同疾病病理生理的个体化通气策略及病例导向性总结等方面,从理论到实践、层层渗透。
培训中,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核课程负责人、北京协和医院徐军教授首先从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导师团队等方面介绍了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核课程体系。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核心课程,是由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北京急诊医学学会等单位共同构建的临床教学培训体系,课程以急诊临床思维、技能及管理为导向,涵盖中心静脉置管、急诊机械通气、急诊气道管理、急诊感染、急诊超声、精准复苏等24个模块,自2016年起在全国多个省市巡回举办“急诊临床核心课程”培训班。在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年会上,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核心课程荣获最佳课程建设奖,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核心课程导师团队荣获急诊岗位胜任力建设特殊贡献奖。
省外导师,北京301医院刘树元、北京协和医院尹路、苏北人民医院谈定玉、北京协和医院徐胜勇、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张秋彬及我院急救医学中心的导师周树生、金魁等组成的导师团采取“讲解、模拟、互动、实操、答疑、总结”六步法进行课程教学。对于复杂的机械通气原理以还原论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得原本复杂抽象的知识得以具体化、数字化,以便学员轻松理解。导师团队通过对呼吸力学原理的系统总结,将力学原理与波形产生的基础进行有机联系,将波形分析的思路进行归纳梳理,提炼出异常波形分析6步法,为临床波形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思维工具。在广泛收集病例的基础上,导师团队对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将分析后的原理与实际病例进行直接关联,从而形成了一个围绕呼吸力学原理的病例矩阵。病例矩阵的使用,加深了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员学以致用。课程中设计众多的导师学员互动环节,小组讨论、启发式教学模式,全程调动了学员的参与度,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一天半的学习培训,从基础到提高,从理论到实践,确保每位学员得到知识与技能的升华,课程受到与会代表及学员的一致好评。(急救医学中心 高萍 文/图 周树生 张小红/审核)
责编: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