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拯救生命。师者,塑造灵魂。
医学教育是“健康中国”和“健康安徽”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表示,中国科大附一院是探索和践行“理工医交叉融合、科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的“科大新医学”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科大回报和服务安徽的重要阵地。实践证明,中国科大“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和“理工卓越,名师荟萃”的优势,为医学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以人民健康为导向,医学为科大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中国科大临床医学院,每个学生都配有两位导师,一位是临床导师,一位是科研导师,他们的身影在门诊、手术室、实验室和讲台上穿梭。
▲9月10日教师节当天上午,中国科大临床医学院举办师生座谈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致信,围绕“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主题展开讨论交流
“要创新教学模式,着眼未来,培养卓越医生科学家。”我们不能只用昨天的知识来教今天的学生,因为他们要为人民“明天”的生命健康服务。作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医学科学家,翁建平在学科规划、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秉承“中国证据、中国指南、中国实践”的方针,致力于影响人民生命健康重大疾病之一糖尿病的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了52名医学博士。而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他致力于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面向健康中国战略新任务和世界医学发展新要求,培养面向未来的医生科学家。
因材施教 为学生做好“引路人”
翁建平是中国科大和安徽省委、省政府从沿海一线城市“逆向引进”的高层次医学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来中国科大担任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之前,他在中山大学学习工作了三十年,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中山大学内分泌代谢病)首任学科带头人。
▲中国科大临床医学院院长卞修武院士和执行院长翁建平带领学生重温医学生誓言
医学教育在教育的共性规律之外,其特殊之处在于医学又是一门经验科学,对教师的要求不同于其它学科。课堂上的老师,门诊诊室中的老师,病房查房的老师、手术室无影灯下的老师,其内涵是不一样的,这些老师兼具“师傅”的性质。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基础上,“师傅们”必须结合自己的专业基础和临床经验,将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化为一个个处方、医嘱、手术方案,传承给没有任何临床经验的医学生。书本上有的要教,要教“好”;书本上没有的,如一个个师傅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要教“透”。
▲翁建平在给学生们上课
从医38年,翁建平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深深地感受到前辈、老师和同事,乃至患者,对自己作为医生成长的重要性,心中充满感激和感恩;也由此,从教32年,他感受到医学院老师这一光荣称号背后的沉甸甸责任,这一份职业,一定要使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翁建平一直致力于糖尿病和内分泌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他认为培养医生的逻辑思维十分重要,“这是让医生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尽快对病情做出正确判断的基本功。”翁建平认为,现在的医学生服务的是未来的人群,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往前走,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学好本领。
除了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和经验,翁建平更多的充当起“引路人”的角色。“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理工医交叉融合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之一。”翁建平表示,在学校和医院领导的鼎力支持下,中国科大附一院和科大讯飞成立了数字健康联合实验室,在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他会引导学生以目标为导向去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长处来帮助他们确定研究方向,因材施教。
面向未来 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
“我们不能只用昨天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因为他们要为人民‘明天’的生命健康服务。”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翁建平带领团队致力于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在他看来。“红专并进、科教报国”是中国科大建校伊始就确立的初心使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同样要秉承这一精神血脉。
2017年12月23日,中国科大临床医学院与中国科大附一院同时揭牌,临床医学院院址就在附一院的南区。中国科大临床医学院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以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设立为基础,以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点建设为牵引,全力推进新医科建设。
▲教师们为医学英才班学生们上课
面向健康中国战略新任务和世界医学发展新要求,遵循临床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参考国际医学精英教育培养模式,按照“科大新医学”发展目标,2018年,临床医学院开始设立“医学英才班”,在中国科大全校各专业遴选有志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习的优秀学子。
▲开展泌尿系统疾病提问式教学
在课程设置上,有别于传统的医科大学按内科、外科等划分专业课程,临床医学院的课程以疾病和人体系统为主线,试点推进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器官-系统整合式课程,以更深入理解疾病原理。同时,鼓励临床教师探索改进教学形式,开展提问式教学、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和翻转课堂等。
▲学生由导师带领早期接触临床
▲英才班同学进行基础生命支持培训
▲英才班同学参观社区医院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临床实践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临床医学院推进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临床执业胜任力。从大二夏季学期开始,开设早期临床接触课程。
2019年临床医学院遴选出首批19名医学英才班本科生全程制临床导师和20名医学英才班本科生全程制临床副导师,通过由导师带领早期接触临床,了解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医务工作者的行为规范,观摩医师接诊患者,学习与患者沟通交流,观摩各种常见病的典型体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观摩临床常见检查方法及常规手术操作,加深学生对医学、医院、医生及患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认同感,强化临床实践能力,树立“学好医学知识,掌握临床技能,为患者除病痛”的信心,强化“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
为国育才 培养医生科学家
“在医学教育改革方面,我们做了很多探索,比如通过两年科大通识课教育,夯实全面发展的宽厚基础;实施临床—科研全程制导师制度,培育以临床为导向的科学创新能力;推进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临床执业胜任力;实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育“德医双修”“仁心仁术”的成长氛围……”翁建平希望,通过高起点、高标准、高强度和高效率的“临床医学本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学术型博士”贯通培养,培育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未来医生科学家。
▲邀请陈子江院士、邵峰院士等众多国内外学术大家、杰出校友、行业精英,畅谈成长感悟、分享学术前沿
医学的传承发展和医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优秀的教师。临床医学院从建院伊始就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严把教师入口关,持续优化师资力量。中国科大附一院一批学科带头人走上讲堂与学子面对面交流,传道授业解惑。截至2023年8月,全院获得安徽省教育厅教师资格证的临床医师553人,其中70%以上为博士或硕士学位。对接附一院临床、科研、教学和复合型四大类临床医师职称晋升体系,开展教学绩效量化考核,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激励教师参与教学。
▲在安徽省第六届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胸外科吴杲、眼科王李松两位青年教师分别荣获医科组一、二等奖
通过近五年的探索,医学英才班现有在校本科生83人。2017级和2018级两届医学英才班26名同学,经过考核全体推免保研,进入研究生阶段培养。其中,4位同学分别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攻读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医学英才班开设以来,学生发表相关论文6篇,其中本科阶段在《科学》杂志刊发通讯短评3篇,研究生一年级发表高水平SCI文章2篇。
▲医学生在高水平期刊刊发文章
《以“两个重点”、“三位一体”为导向的临床药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药师创新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2项课题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外科实习临床技能及外科手术基本操作”获安徽省精品线下开放课程,《泌尿外科学》入选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我想,这也是我们医学科技工作者和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翁建平说。(教育处 党委宣传与统战部 文/图)
责编: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