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医学工程处党支部前往安徽省博物馆参观安徽廉政文化展,一入“江淮廉风”展厅,党员们驻足在《习近平用典》廉政篇摘录的十二警句前细细品味,其中秉公执法的代表人物包拯在《书端州郡斋壁》中写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写出了对贪腐危害的深刻认识以及肃贪任廉的执政理念,爱民、忧民也是他一生廉洁的思想基础。展厅中浓墨重彩的描述了“包青天”刚正不阿的从政生涯,言传身教的三十七字家训,用开封府题名记碑体现世人对他的敬仰,用《香花墩志》体现后人对他的怀念,用世界非遗中华传统皮影戏《不持一砚归》颂扬他的事迹。
江淮大地自古崇文重教,丰沃的土壤孕育出深厚的廉政文化,并逐渐独具地域特色,党员们从“廉”字渊源学起,自上古皋陶及其饲养的神兽獬豸来说“法”,在戒贪壁前思家训,同时深入了解共产党廉政思想的发展。安徽诞生了无数践行廉政的官员,记载了一批有卓远见地、清廉勤勉的官吏,党员们徜徉在“循吏”第一人孙叔敖;“贞白里坊”传世的郑千龄;父廉子贤的胡质、胡威;“一朝留犊”的石苗;“建章立法重典禁贪”的朱元璋;“天下第一廉史”于成龙;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布衣将军”冯玉祥;带出“天下文明第一军”的高级将领彭雪枫;忠心向党的王步文;“忠勇勤廉”抗日英雄戴安澜;革命先烈江上青;革命烈士黄宝豫等廉政事迹中,感受他们如何用自身行动传承、丰富廉政文化。同时也有北魏大臣李崇营求不息的反面教材让党员们以史为鉴。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用竹、莲、镜、青花等笔墨、器物来象征高贵清廉的品格和洁身自爱的寓意,古人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托物言志”不懈追求廉洁修身,以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寄情于物”来表达道德风尚感悟,让支部党员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提高了精神内涵。
最后,在展厅教育区,党员们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并再次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的《党员廉洁自律规范》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廉政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以崇尚廉洁、反对贪腐为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此次参展使党员们深受教育,共同树立起廉洁做人、廉洁做事的理念,积极参与到新时代廉政建设中来,努力以廉载道,利民兴邦;以廉律己,正身立德;以廉为则,不忘初心。(医学工程处 袁伟/文 于洋/图 盛敏玲/审核)
责编:朱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