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党员党性修养。4月8日,在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石礼忠的的带领下,总务处党支部组织党员、积极分子30余人赴宣城市泾县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北部,东南黄山余脉绵亘,西北九华山支脉逶迤,青弋江自西南向东北川流而过,依山傍水间孕育出了革命红色土壤。活动的首站是云岭新四军军部,是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战斗生活过的地方。1938年春到1941年,新四军在这里从两万人发展到九万多人,因而人们把云岭称为“新四军的摇篮”。1941年元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惨遭国民党反动派伏击,损失惨重。周恩来痛心疾首,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诗句。参观后,在支部副书记胡永强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在叶挺的雕塑前重温入党誓词,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第二站来到王稼祥同志展览馆和故居。王稼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人民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展览共分为风华年代、忠诚战士、三大贡献、卓越领导、杰出外交、永远的缅怀六部分,详实生动的展示了王稼祥同志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崇高革命品德和优良作风。
泾县是宣纸的故乡。此行的最后一站是中国宣纸文化园。宣纸作为文房四宝之首,既承载着无数绘画杰作、书法墨宝、传世典籍,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格调与精神,是中国造纸技术皇冠上的明珠。“薄如蝉翼,洁如雪,抖似丝绸,不闻声”是宣纸工艺的最高境界,一张宣纸从选材到剪裁需要108道工艺。在捞纸车间,我们此行有幸见到一年一度世界上最大的宣纸“三丈三”的生产。在铿锵有力的号子声中,44位捞纸师傅一同抬起均匀附着纸浆的竹帘浮出水面,场面蔚为壮观。宣纸的生产在始终坚持古法制作的同时不断精益求精,先后涌现出周东红、毛胜利这样驰名全国的大国工匠。他们匠心筑梦的背后凭的是传承和创新,靠的是专注和磨砺。
通过这次活动,让党员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成功的曲折历程,也让我们亲眼见证了大国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在今后的工作中,总务处党支部将继续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方针,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高党员、群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好的为临床服务、为医院服务。(周扬/文 吴幼桃/图 周良贵/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