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2016年儿童联谊公益活动在我院西区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合肥市快乐童年公益阅读坊、安徽省电视台科教频道和西区联合举办,主题是“浓情端午 爱心手拉手”,活动目的是为了让白血病儿童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关心、关爱和帮助这个特殊的群体。
西区儿血科李春主任致欢迎辞,向支持和参与本次公益活动的朋友们表达了真诚的谢意,还向在场的家长和小朋友们普及了白血病的相关知识。
霍邱县俞林爱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专程前来为小患儿们表演了他们精心排练的舞蹈;省台科教频道《爱心近距离》栏目招募的小小志愿者们踊跃上台献上他们的才艺表演;在互动环节,小患者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上台参加互动游戏,孩子们露出了久违的天使般的笑容;在猜谜语游戏中,全场小朋友们积极参与,主持人刚一报完谜题,小朋友们便纷纷举起小手,正确回答出谜底,家长们竖起大拇指,露出赞赏的笑容。
本次联谊活动随着合肥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们的手语表演《爱,因为在心中》结束了。小小志愿者们把自己准备的书籍、文具、玩具等小礼物送到小患者手上,小患者们也将自己写的心愿卡回赠给小小志愿者,这就是孩子们之间的友谊,简单、纯真、快乐、直接。他们还彼此留下联系方式,以后就是好朋友了,小小志愿者们表示会经常来看望小患者们,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一起学习、唱歌、画画。小小志愿者们还给小患者们加油鼓励,听医生的话,一定会好起来的。(西区院办 崔媛媛 文/图)
知识链接:
定义:儿童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是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特征是造血组织中某一系或几系血细胞过度增生、并侵润到各组织和器官,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原始及早期幼稚细胞为主,临床常见贫血、发热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其起病急,发展快,急性白血病未经治疗,一般往往在6个月内死亡。
概况:我国小于10岁小儿白血病发生率3~4/10万,而且还有逐年上涨的趋势,有资料显示现在发病率大约7~8/10万,按此计算,我国15岁以下儿童每年新发生白血病病例在15000~20000人左右,是我国最常见的小儿恶性肿瘤,占15岁以下恶性肿瘤患病构成的35%。男性高于女性。95%~97%为急性,慢性占3~5%。
儿童急性白血病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二是对化学药物治疗很敏感,癌细胞容易杀灭,再加上我国采用骨髓移植、脐血移植治疗白血病取得很大进展,白血病如能及时发现,采用适当的治疗手段,往往能取得满意疗效,儿童白血病是可治之症。
临床表现:当孩子有不明原因的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低下、皮肤、口、鼻出血、持续或反复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皮疹、骨骼、关节疼痛或胸骨有压痛、不明原因的消瘦、体力逐渐下降等症状就诊时,要高度警惕,考虑是否为白血病?
最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1、发热: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白血病儿童的正常防御机能出现障碍,容易引起感染可致发热;2、出血:半数以上的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主要表现为鼻黏膜、口腔、齿龈及皮肤出血,严重者内脏、颅内出血,这往往可造成患儿死亡;3、贫血: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可呈进行性加重,患儿面色、皮肤黏膜苍白,软弱无力,食欲低下;4、肝、脾、淋巴结肿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脾、淋巴结肿大较为显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则脾肿大更为明显。
发病原因:具体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但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病毒感染、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较多的证据认为某些病毒感染可致白血病的发生,过量接触放射性物质和某些化学物质如苯等也可发病。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患儿自身的免疫功能紊乱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增强体质可以减少致癌因素的侵袭。
诊断:按白血病细胞成熟障碍的情况,以及病情发展快慢将白血病划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的分型由过去的单一的FAB形态学分型方法发展为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方法。
检查:主要包括血象、骨髓象、免疫组化染色、骨髓细胞免疫学分型、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IgH和TCR基因重排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血常规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常会发现原始或幼稚细胞,或某一种细胞明显增多或减少。当高度怀疑白血病,骨髓穿刺是首要进行的,骨髓检查是诊断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同时在疗效观察、判断预后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当骨髓中原始细胞+幼稚细胞≥20%方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治疗:1.治疗原则 早诊、早治、间歇、交替用药,坚持长期治疗,预防复发。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支持疗法、免疫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移植;2.化疗 儿童白血病以化疗为主,只有少数高危患者需要放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的原则是多药联合和多疗程治疗,化疗强度及方案根据临床危险度分组而定。
1827年首次报道白血病病例,1845年确认白血病是一类新的疾病。对白血病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从“不治之症”开始转为“可治之症”但希望不大,19世纪实际治愈率仅3%~5%。直至今日。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血液肿瘤专业医护人员的增多、较好的防治感染措施和支持疗法、医疗保险业务的开展、新的抗白血病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治疗理念的更新及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儿童白血病预后大大改善,真正成为“可治之症”,我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年无病生存率达70%~90%,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初治完全缓解率达80%,5年无病生存率达40%~6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总疗程2.5~3.5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总疗程6~8个月,甚至更短至3~4个月;
生命是最可贵的,生命又是最美好的,白血病虽然很凶险,但我们必须要勇敢面对。在治疗疾病的漫长日子里,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如经济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心理压力等,但在医护专业队伍的精心诊治下,在家人、社会、政府的关爱下,我们坚信儿童白血病是可治之症,我们一定会战胜病魔,恢复健康,迎接美好的明天!(西区儿童血液科 刘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