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微信扫码

    预约挂号

  •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我与“省医”的120个故事
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我与“省医”的120个故事
【两甲子故事】我家与“合肥基督医院”点滴故事
发布日期:2018-07-19   点击:

点滴故事之一:基督医院改变了我的家庭状况

    我家原址合肥南门外三里冲(现合肥市宁国路青年社居委西区)。民国初年,美国基督教传到合肥地区,我祖父许学堂参加教会,几乎每日到教堂祷告,接受葛牧师为之洗礼,成为忠实信徒。可惜许学堂没文化,不识字,不能提升,只能成为葛牧师的得力助手。由于办事踏实精炼,深得葛牧师的信赖,我家也成为葛牧师在农村传教点,逢年过节常来布施祷告,散发果品,贫困家庭还可以得到救济,群众很是欢迎,人越来越多,葛牧师也非常欣慰。

    基督医院是美国基督教会办的社会福利事业,葛牧师是当地教会负责人,与基督医院关系甚秘。许学堂有三个儿子,长子许之元(即我父亲),次子许之本正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又有些文化,欲请葛牧师推荐去学习西医。很快得到允许,二人到基督医院后,如饥似渴的求知精神感动了医院的医生们,他们乐以施教,在西方科学文明的熏陶下,即学习理论又实际操作,几年后很有收获,为了获得国家认可,民国24年7月,他们到南京报考国家办的军医学校,都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毕业后我父亲许之元被分配到军队医院工作,走上了军医道路,从此我父亲率领全家走出了三里冲老家。我家确实受益匪浅,终身难忘,回忆这一历程,不得不感谢“基督医院”给我父亲搭的这个“桥”。我二叔许之本自军医学校毕业后便,随从国民党走上抗日道路,三七年重阳节那天在江苏常熟遭日军飞机轰炸致死。

 

点滴故事之二:开膛破肚人还能活吗?

    我三爷许学洪儿子许之农,幼时初读私塾,略有文化,十六岁投师学木匠,心灵手巧,举一反三,很有创意,逐渐成为合肥南乡一片有名木匠。1930年7月在基督医院做木工活,结交同行张友发,性情相投,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张乃北方人,闲聊时说出北方“洞藏冰窖”方法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许之农灵机一动,思索再三,1933年4月回乡办“冷洞房”。所谓“冷洞房”。即冬天大量收购廉价冰块,藏于地窖中,待到夏天炎热之时,挖出冰块,做成“冰淇淋”和各种冷饮出售,在基督医院门口开个冷饮店,生意异常红火,群众非常欢迎。

    古老的合肥从没有见过夏天有冰冻之物,冷饮一经出现,大呼稀奇。人们奔走相告,轰动全城,许之农也为之名声大振。

    就在冷饮店生意蒸蒸日上之时,许之农胃病患了,虽然是慢性,却也日益严重,在“基督医院”医治,经柯(音)医生诊断,需要切除胃内部分病灶。家人都是农民,思想保守,从没听说过“开膛破肚”人还能活,顾虑重重,不敢在契约上签字,失去治疗机会,几年后终因胃大出血而死,悔之晚矣。给后辈一个血的教训,要相信医学,相信医生。

 

点滴故事之三:拯救我家三条人命

    封建迷信时代,很讲究风水龙脉,合肥城南三里冲我家岗上有块“宝地”。祖辈已葬下一座老坟,但也有所谓识风水人士,为之眼红。城内一家刘姓殷实之户,垂涎欲滴,一心欲为己有,购买不成,改为强占。

    民国四年冬至这天,民间葬坟之日,刘家花钱雇人,组成数十人“大军”,拿刀持锹,抬着棺材,气势汹汹,要来此下葬。我家已有耳闻,早做防备,在通往宝地必经之地路上设下陷阱,糊上稀泥,对方不能行走,这时男子拿锹,妇女持镰刀,身装石灰纸包,一齐上阵拼命阻止,短兵相接,鏖战约1小时,刘姓人家见我方援兵接踵而至,加上我方的石灰包,掼到对方人群之中,迷得人眼不睁,晕头转向,花钱雇来的人不愿恋战,一哄而散,丢下棺材逃回城内,再也不敢进犯,后经政府打官司,我家胜诉。

    我家也付出许学宏、许学知、许学舟三人重伤,五人轻伤的代价,伤者血肉模糊,惨不忍赌,在呻吟声中,抬到“基督医院”,经医生全力抢救,清洗、包扎、灌药、打针、打石膏治疗,特别是四爹许学知流血过多还进行了输血抢救,几人住院治疗几天后回家调养,也都逐渐恢复健康。是“基督医院”挽救了我家三条亲人的性命,怎能忘掉“基督医院”的这份恩德。(许道常)

 

作者简介: 许道常,又名许明,离休处级干部,现居合肥。1925年9月24日出生,现龄94岁 。

 

责编:朱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