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微信扫码

    预约挂号

  •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健康手册
您的位置:首页>>就医服务>>大众医学>>健康手册
清明话养生
发布日期:2012-03-29   点击: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的好时节。自古清明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北方地区常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猪狗”的说法,而且从人们把清明称为“鬼节”的意义上看,插柳、戴柳似有驱邪避煞、消灾解祸的作用,所以,民间还把清明称为“寒食节”。也就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到神的惩罚。我国台湾地区的祭祖方式更显不同,台湾县志记载:“清明,祀其祖先,祭扫坟墓,必邀亲友同行;妇女驾车到山,祭毕,席地而饮,薄暮而还”。这些古代旧时的遗风保留至今,说明人们对清明的重视。

    在农业生产中,清明作为重要的节气,更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拖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在我们城市里也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说。由此可见,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清明都是一个让人们值得重视的日子。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此节气的养生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时的天气,除交节的几天有可能出现倒春寒的情况,基本上不会再有寒流出现了。只不过多雨也是这一季节的特点,所以说气温会随着降雨而降低,雨过天晴后,气温的大趋势是在不断升高。在八卦中,此时为央卦,卦象中五阳一阴,可见阳气已十分充足。有道是否极泰来,物极必返,所以在此节气中不可对肝脏进补。

    古人所谓“食酸咸甜苦,即不得过分食。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万顺天理。”即是在告诫人们,养生中对五脏的食物进补要适中,不可过度。其中所说的“四季不食脾”,指的便是农历一年中的三月、六月、九月及十二月四个季月,不应吃脾,或对脾进行过度的进补,这只是大至的说法,精确地说,每个季月的最后十八天,才是脾旺的时节,所以说清明节气中尽管处于三月,但肝脏在此时仍处于极其旺盛的状态中,所以避免补肝过度才是此节气养生的重点。

    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所以在此节气中心脏会过于旺盛,所以这一段时间也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对此要予以高度的重视。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内动脉压持续增高而言,并可伤及血管、脑、心、肾等器官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该病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也较正常血压者高出3—5倍。

    其次,旺木伤金,金为肺,所以这一节气中对呼吸系统疾病也要予以高度的重视才行。此时春暖花开,人们脱去厚厚的冬装倍感清爽。可令人烦心的是,过敏症也悄悄地随之而来,令人坐卧不宁。在此提醒有过敏症的朋友特别注意加强“保护”,让过敏症远离你。中医认为,肝是刚脏,易于横逆侵犯他脏;肺是娇脏,易受他脏侵犯。所以这一节气中,一定要注意肝和肺的保养。

    古人的养生之道在于顺应四时使身体的精、气、神充盈,认为这样便可抵御各种疾病的侵害。现代人不注重养生,他们的生活不是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便是生活起居不节制、没有规律。这样使身体机能过早衰退,只留下一个青春的空壳,而其真实的体质却早已衰老了。所以说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对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慎起居

    此节气中尽管“春瘟”流行,但也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在家中坐卧太久。因为我国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应当保持乐观的心情,经常出去到木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并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

    调情志

    不可做体力过重的劳作,也不可思虑太多,因为身心负荷过重会损伤肺。《少有经》上说:“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无多者,几乎真人。大计奢懒者寿,悭勤者夭,放散劬吝之异也。田夫寿,膏粱夭,嗜欲少多之验也。处士少疾,游子多患,事务繁简之殊也。故俗人竞利,道土罕营。”这可说是养生的致理名言,而对于此一节气尤为重要。文中说“一般来说对钱物大度而适当劳动的人长寿。吝啬钱财、过度劳苦的人短命。这是因为胸怀宽阔,安逸得当与劳苦俭吝不同的结果。种田的农夫长寿,常吃美味佳肴的人短命,这就足嗜好与欲望对人寿命的影响。有居所的人得病的少,到处流浪的人易得病,这是事务繁忙与轻闲造成的区别。所以世俗的人追求名利,修道的人却从来不谋取什么。”

    节饮食

    中医饮食养生,讲究“吃对就是养生”,提倡吃时令菜,反季节菜尽量别吃。因为当令食物符合自然生长规律,营养价值高,气味淳厚。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在降低摄盐的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青少年在春季长得最快。所以强化营养很重要。奶类、蛋类、豆类以及各种新鲜蔬菜、水果、要多食种子植物如燕麦、荞麦、薏仁、花生、葵花子等。种子植物营养丰富,多食清明五谷养生粥(荞麦、燕麦,薏仁)可益肝、除烦去湿和胃、滑肠、补虚、增强抵抗力、延年益寿。

    春天,肝阳上亢的老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这就是祖国传统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老年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饮食防治方法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淡菜,益阴,可滋水涵木,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笋、鸡等。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亦日渐趋暖,所以天气一会阳光烂灿,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常湿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多用利水渗湿和补益,养血舒筋的药材。如银耳、薏仁、黄芪、山药、桑椹、菊花、杏仁等。

明前茶

   对茶叶来说,清明是个重要的分界线,清明前采摘制成的茶叶俗称“明前茶”。“明前金,明后银”,意思是说过了清明节,茶叶的品质和价格就下降了。明前茶的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加上春季气温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芽叶细嫩,叶张厚实,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物以稀为贵。这一时期的茶叶,叶绿素含量高,尤其是叶绿素A含量较高,因此制成的绿茶色泽绿润,冲泡后如朵朵兰花或片片竹叶。其氨基酸的含量很高,一些具有清香或熟栗香的挥发性成分含量也较高,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使得茶叶入口香高而味醇。明前茶的独特气味是气候与茶叶的内在品质所特定的,过了清明,再好的工艺也不可能炒制出那幽雅的香味,所以明前茶才显得尤其珍贵。

  清明功

    从4月4日至4月21日,于每日凌晨1~5时练此功法。

    先盘腿正坐,使腰脊竖直,然后伴随呼气,将小臂以左内右外抱于胸前成十字手势,而后再配合吸气将左手向左方伸出,与此同时右手如引硬弓,屈肘向右用力对拉,并在闭气情况下用暗劲连接7次;然后再伴随呼气而放松全体,并使小臂收回于胸前成右内左外十字手势,而后配合吸气将右手向右方伸出,与此同时左手如引硬弓状,屈肘向左用力对拉,并在闭气情况下用暗劲连接7次。如此换手引弓,左右各做8遍之后,即可停止姿势导引转为内功静坐。

    内功锻炼,先行叩齿108次,而后以鼻吸清气,口吐浊气3遍(当鼻吸清气时,须呼吸贯明堂,而上至夹脊,并流入命门得与祖气相连,如磁吸铁状)。最后以分呼吸法,将一口长气分7次吸入而使津液满口,并引颈而咽入丹田,如此做3遍,即可收功。

    防治:腰肾肠胃虚邪积滞、耳前热、咽痛、颈痛不可回顾等。

                             

                                             (中医科 徐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