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必须和社会相适应,人也要和环境相和谐,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一分为二地看待世界上的事,摆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100%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
核心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四大基石
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指出: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在科学论据和民众之间架起一座健康金桥,使科学更好地为民众服务。这座健康金桥有四大基石,它们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这种膳食通常是需要多样化,能够为人体提供不缺乏又不过剩,营养成分有很全面的均衡膳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 》提出: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指个人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使运动负荷不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
运动过量:如果运动后感到疲劳、腰酸腿疼、什么也不想干了,那就是过量了。
运动量适当:
锻炼后有微汗、轻松舒畅感,脉搏10分钟内恢复,饮食、睡眠良好,次日体力充沛。
运动量大:
锻炼后大汗淋漓、头昏眼花、胸闷胸痛、心悸气短、饮食、睡眠不佳,脉搏15分钟内不恢复甚至整天比前一天快,次日感到周身乏力、缺乏运动欲望。
运动量不足:
如果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脉搏无明显变化,并在3分钟内恢复。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适宜标准:60岁以下的人运动时心率=180-年龄(±10)。60岁以上的人运动时心率=170-年龄(±10)。
戒烟限酒
吸烟与疾病
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戒烟可降低或消除吸烟导致的健康危害。任何人在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且戒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健康获益就越大。
吸烟可以成瘾,称为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吸烟可以导致多部位恶性肿瘤及其他慢性疾病,导致生殖与发育异常,还与其他一些疾病及健康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
二手烟暴露与疾病
与吸烟者本人吸入的烟雾相比,二手烟的许多致癌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更高。二手烟已被美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署确定为A类致癌物质。有充分的证据说明二手烟暴露可导致肺癌、冠心病、烟味反感和鼻部刺激症状。二手烟暴露对孕妇和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中国每年因二手烟暴露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中国每年因二手烟暴露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
戒烟失败不是你的错
烟草依赖程度较低者,可凭毅力戒烟,需要经常给予简短的戒烟建议。烟草依赖程度较高者,需要给予更强的戒烟干预才能成功。建议到戒烟门诊,接受医生的专业化指导,采用适当的戒烟药物,提高成功率。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戒烟应从青少年抓起,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和由未成年人销售烟草。
戒烟热线:12320
限制饮酒
限量饮酒适量饮酒的好处: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祛风湿、消除疲劳,紧张、激发灵感等。
酒的危害
1、死亡:酒精会抑制大脑的呼吸中枢,造成呼吸停止,另外由于换抑肝糖原的分解,导至血糖下降也可能有至命的影响。
2、神经系统伤害:吸收不良症候群引起各种维他命B缺乏间接导致。
3、肝脏损伤: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
4、消化道损伤:胃溃疡、胃出血
5、诱发急性胰腺炎
6、大脑皮质萎缩:脑细胞受损,记忆力减退。
7、酒精性胎儿症候群:酒精在胎儿体内代谢和排泄速率较慢,对发育中的胎儿造成伤害。
8、损伤心脏和血管:过量诱发心梗脑梗。
9、骨骼:加速体内钙的流失,导致骨质疏松、骨折。
10、酒多肇事:交通事故,犯罪率升高,影响家庭和睦。
正确饮酒
诫一、宜浅酌慢饮,不可喝急酒。
诫二、宜佐以下酒菜,不可空腹喝酒。
诫三、让肝脏有休息时间,不可持续过量喝酒。
诫四、心情不好,身体疲倦时,宜避免喝酒。
诫五、喝烈酒,宜先稀释或添加冰块。
诫六、自己想喝才喝,不宜意气用事,勉强干杯。
诫七、自己想喝就喝,不宜勉强他人喝酒。
诫八、午夜之后,不宜再喝酒,以免宿醉难受。
诫九、服用西药,不可马上喝酒。
诫十、意犹未尽想续杯,表示将醉矣!应停止喝酒。
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具体表现:身体、智力、情结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十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估。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健康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