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微信扫码

    预约挂号

  •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防治肿瘤科普
您的位置:首页>>就医服务>>大众医学>>防治肿瘤科普
关爱生命 超越癌症
发布日期:2007-10-11   作者:宣传部   点击:

控制癌症   重在预防

安徽省立医院  程广源

 

        提示:恶性肿瘤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构成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三大死亡原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卫生部门都把攻克癌症列为一项首要任务。

        2006年2月3日WHO发表公报说,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初步统计有760万人死于癌症。如果不采取进一步行动的话,未来10年内估计全球将有8400万人死于癌症,如果戒烟、改变饮食习惯和加强体育锻炼,其中40%的人可以避免死亡。癌症预防是癌症发现的早一步,是癌症控制的早二步.

        对生命的渴望促使人类努力探索对肿瘤的防治。但人们祈盼药到癌除的灵丹妙药目前还没有诞生,“预防永远是最好的治疗”。科学家坚信攻克肿瘤将不再遥远,相信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征服癌症的前景是光明的。

        国际抗癌联盟(UICC)很推崇这样一段话:“全世界许多人相信癌症是一种宿命,因为他们不够幸运而发生在他们身上,认为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阻止癌症的发生。事实上,如果根据那些目前我们已经了解的知识并把它们用于规范我们的日常行为,就能阻止全世界超过1/3也就是400万例癌症的发生。”

        一个生命的逝去,往往会牵涉到一个家庭,甚至亲朋好友。所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一. 关于癌症的10个事实

     1. 已知癌症的种类有100多种,身体的任何部位均可能受到侵袭。
     2. 2005年, 760万人死于癌症 —— 占全世界5800万死亡总数的13%。
     3. 在所有癌症死亡中,70%以上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4. 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男性死亡的5种最常见癌症(按发生频度排列)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症和食管癌。
     5. 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妇女死亡的5种最常见癌症(按发生频度排列)为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
     6. 烟草使用是癌症独立的最大可预防的因素。
     7. 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例如HPV感染引起宫颈癌和HBV感染引起肝癌。
     8. 如能及早发现和充分治疗,有三分之一癌症患者可以治愈。
     9. 如果应用目前关于疼痛控制和姑息治疗的知识,可帮助需要缓解疼痛的所有患者。
     10. 主要通过不使用烟草、健康饮食、锻炼身体和预防可造成癌症的感染,将可预防40%的癌症。

二.癌症危害之现状

1. 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

        1998年WHO报告全世界总人口数约58.5亿,死亡人口总数为5 220万,其中620万死于癌症,占11.8%,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占总死亡的一半以上。新发癌症病人900万。1999年全球人口数达60亿,因恶性肿瘤死亡接近800万人,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13.8%,死亡率为133.3/10万人口。WHO和国际癌症研究协会(IARC)2003年6月发表的《全球癌症报告》中指出:2000年全球各种原因死亡人数为5600万,其中恶性肿瘤占12%。许多国家癌症病死率占总死亡率的25%。2000年全球有530万男子和470万妇女患恶性肿瘤,其中有620万人死于癌症。新近WHO报告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800万,大约有760多万人死于各种癌症,占当年因各种疾病死亡的总人数的13%。最易导致死亡的癌症包括肺癌(平均每年130万)、胃癌(100万)、肝癌(66万)、结肠癌(65万)和乳腺癌(50万)。按地区划分,在全部死于癌症的人当中,70%的人来自中低收入国家。2006年,死于癌症的人数比死于艾滋病、疟疾以及结核病三者的总人数还要多。最新资料显示:全球每年癌症新发病例为1000万例,因癌症死亡人数为700万例。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们普遍长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吸烟者增加等因素,预计癌症发病率将会继续上升。到2020年,全球每年可能新增癌症病人1500万。WHO再次明确指出癌症是人类主要的死因,预测21世纪癌症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控制癌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卫生战略重点之一。

2. 我国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

        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约为200/10万,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220万以上,每年在治患者600万以上,医疗费用在1500亿以上,每年死于癌症人数超过160万。20年来,我国癌症死亡率上升了29.42%,在35岁~59岁最佳工作年龄段死亡的人数中,癌症长期居于各类死因之首,是造成我国最佳劳动力损失和医疗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据90年代(1990年~1992年)中国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表明,癌症所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每年1432亿元。无论城市或农村地域恶性肿瘤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年来其年均增长速度约为1.3%,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男性癌症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达27.79%。预计2020年前我国癌症的发病率不会下降。根据我国1990年~1992年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恶性肿瘤死亡10%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990年~1992年恶性肿瘤是我国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第二位死因,恶性肿瘤在死因中的构成比由1973年~1975年的12.6%升为17.9%,胃癌、肝癌、肺癌和食管癌是死因中最主要的4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4.3% 。1996年~2006年的11年,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所公布的《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其中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如下:

1996年~2006年全国恶肿瘤死亡率(1/10万)

年份   城市     男性     女性     顺位     农村     男性     女性     顺位

1996   130.87   160.13    100.66    2     104.61    130.04    78.24     3

1997   135.39   164.63    104.92    1     107.66    132.05    82.11     3

1998   139.28   166.92    109.99    1     105.57    133.02    77.76     3

1999   140.47   169.58    110.05    1     111.57    137.60    84.27     2

2000   146.61   176.85    115.06    1     112.57    139.12    84.62     3

2001   135.59   163.77    106.27    1     105.36    130.85    78.31     3

2002   135.40    ——      ——     1      84.30     ——      ——     1

2003   134.54   163.30   105.77     1      95.68     97.50    72.12     1

2004   126.40    ——     ——      1     119.70     ——      ——     1

2005   125.98   159.79    88.51     1     110.71    130.29    76.99     3

(22.94%) (26.05%)  (18.36%)        (20.29%)   (23.05%)  (15.93%)

2006    144.60      ——        ——       1     130.20        ——       ——       1

(27.3%)                                  (25.1% )                                      

        2006年与2005年相比,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18.6个百分点;农村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23.1个百分点。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恶性肿瘤均占各种疾病死因的首位。

        我国癌症发病呈现的新特点是,以发展中国家高发癌症为特点的上消化道癌症居高不下,而以发达国家高发癌症为特点的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也在迅速上升。其中肺癌发病率男性上升了159%,女性上升了122.6%。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分别为70万、117万和150万。目前全国癌症死亡已位居各类死因的第一位,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我国农村地区癌症死亡率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城市,癌症高发区也多分布在农村和西部地区。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

3.安徽省与合肥市恶性肿瘤死亡率概况

        根据1994年安徽省肿瘤死亡回顾调查结果:1990年~1992年恶性肿瘤死亡率为 125.18/10万人口,占各种死因的首位,比1974年~1976年死亡率的76.96/10万上升了61.48%, 其前四位癌症依次是胃癌、食管癌、肝癌及肺癌,城市以肺癌占首位。根据同期合肥市调查结果,合肥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14.87/10万人口,与1974年~1976年的死亡率96.74/10万人口相比,上升了18.74%,也占各种疾病死因的首位。占全部死因的28.78%, 即每死亡3~4人中就有1人死于恶性肿瘤,死亡率也是以肺癌占首位。安徽省2003年根据14个居民死因调查点统计分析,恶性肿瘤死亡占总数的28.19%居第一位,脑血管疾病占20.80%居第二位。其中男性恶性肿瘤与脑血管疾病分别占32.20%与19.48%,女性恶性肿瘤与脑血管疾病均在22.3%左右。2005年我国已明确将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鼻咽癌列入重点预防与控制。人类正面临着癌症的严峻挑战,癌症对人民健康的威胁仍在加剧,癌症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4.哪些是常见的10种恶性肿瘤?

        WHO1997年报告,全球最常见的10种恶性肿瘤按发病率由高到低排列为:肺癌、胃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口腔癌、肝癌、宫颈癌、食管癌、淋巴癌、前列腺癌。造成我国人死亡的10种主要恶性肿瘤依次是: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直结肠肛门癌、白血病、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膀胱癌等。全世界以肺癌、乳腺癌增加最为明显,结直肠癌和胰腺癌呈上升趋势,宫颈癌大幅度下降但有年青化趋势,食管癌有所下降。

三.癌症病因

        对生命的渴望促使人类努力探索对肿瘤的防治。因此,探索癌症的病因就成了我们大家关注的问题。癌症发生的确切原因尚不明,但全世界癌症病因研究者公认,癌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两类决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概括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内因包括:①免疫状态:如先天性免疫缺陷,各种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如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其肿瘤发病率高于正常人许多倍。②遗传因素:结肠息肉,视网膜母细胞瘤,乳腺癌,胃癌等。③内分泌失调:性激素平衡紊乱,逾量激素的长期应用,如卵巢激素、雌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诱发卵巢癌、睾丸癌、子宫内膜癌、甲状腺癌。④年龄因素;肺癌、肝癌、食管癌多见于40岁以上,白血病、淋巴瘤、神经及肾母细胞瘤等多见于儿童青少年。⑤胚胎残存组织:有畸胎瘤,皮样囊肿等。内因主要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状态、癌基因及遗传因素等。长期精神紧张、情绪高度压抑、心理上的不良影响、生活中的劣性刺激等均会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免疫机能下降,促使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突变或失活,导致细胞向恶性转变并使癌细胞在这些人身上有大肆“逞凶”之机。外因包括:①化学致癌物:亚硝酸盐、煤焦油、芳香化合物、对苯二胺等。②物理性因素:阳光、紫外线、烧伤、慢性炎症、溃疡。③生物因素:病毒可引起的肿瘤,黄曲霉毒素可诱发癌。④其他因素:少食食物纤维,烟草,包皮过长等。来自周围环境的致癌因素,我们称其为外因。大约80-90%的癌症由环境因素引起,其中约35%与膳食有关。环境因素指的是哪些呢?一是与人们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因素和行为,如吸烟、酗酒、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无节律的生活方式、性生活紊乱等;二是来自大气、水和土壤等的化学污染。研究表明,生活在污染严重地区的人,是癌症高危人群,癌症的发生率、发病率明显增高。

1.导致人类癌症的致癌物

        国际抗癌联盟公布的四类致癌物:生存环境中的烟草和烟雾、3、4-苯并芘、亚硝胺、黄曲霉毒素是人们已知的四类致癌物。①烟草和烟雾属于国际抗癌联盟(IARC)公布的四类致癌物中的第一类。其致癌原理为:破坏细胞基因、放射性损伤和损伤免疫功能。烟草所含的蜡质或尼古丁比较丰富,即使未经燃烧,也会含有亚硝基去甲烟碱等致癌物。烟草在燃烧(吸烟)过程中,有大量新化合物形成。科学家在烟雾中分离出4000余种有害成分,主要为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氢氰酸、氨及芳香化合物等。多环芳烃是烟雾中最主要、数量最多的致癌物质。②3、4-苯并芘是公认的一种致癌物。我国对苯并芘的限量标准为:●空气质量(室内外)日平均浓度0.01μg/m3以下。●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为0.01μg/L以下。●肉制品、粮食的食品卫生标准为5μg/kg以下,植物油为10μg/kg以下。③黄曲霉毒素是世上最强的致癌物.动物试验表明,黄曲霉毒素能诱发动物肝癌,也能诱发胃、肾、直肠、乳腺、卵巢和小肠癌。在各种黄曲霉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是迄今发现的作用最强的致癌物。它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作用力大75倍,是3、4苯并芘的4000倍。在过去的25年中,亚洲和非洲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揭示,黄曲霉毒素的摄入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显著相关。④亚硝胺亦是公认的一种致癌物。加入亚硝酸盐腌制的香肠、火腿、咸鱼等。那怕只用万分之一点五的用量,也会使腌制品色泽红润、香味更浓。遗憾的是同时可以生成强致癌化学物质亚硝胺。研究证实亚硝胺物质和人类消化系统癌的关系非常密切,长期食用含大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食物者,这类化学物质均可最终在胃内与二级胺化合成强致癌作用的亚硝胺类物质,可导致包括胃癌在内的所有消化道癌肿。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化学致癌物根据化学物致癌证据强弱将其分成4类:

        第1类:已知人类致癌物。人类致癌资料证据充足。

      第2类-2A:可能人类致癌物。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但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足,并且有确切的证据显示其致癌机制有可能使人类致癌的化学物。2B:可疑人类致癌物。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动物实验证据也不够充分,或人群致癌性资料不充分但动物致癌性证据充足的化学物。

      第3类:尚不能分类为人类致癌物的物质。人类致癌性证据缺乏,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也有限,或者尽管动物实验致癌性证据充足,但致癌机制不可能使人类致癌的化学物。苏丹红一号和四号被列入第3类。

       第4类:可能对人类无致癌性的物质。对动物和人致癌证据均缺乏,或人类致癌证据不足且动物实验又证实无致癌性的化学物。

        2005年1月31日,据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公布的第11版《致癌物》报告中,致癌物种类总数达246种,包括58种“已知人类致癌物”和188种“有理由认为可导致人类癌症的致癌物”。其中有些是明确致癌物,有些是高度可疑致癌物,这些都是通过大量严格的动物试验,或者临床研究得出的结果。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等首次被列入为明确致癌物。使人们了解什么是生活中常见的致癌因素,并尽量减少接触.然而,致癌物污染的食品不等于致癌食品,可能有潜在的致癌风险的化学物质也不等于是致癌物。食物中含有致癌物和吃了就致癌完全是两回事。判定这种物质是否真的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要有个“量”的概念,致癌物诱发癌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没有“量”这一前提,就没有毒物的概念,更不能得出“只要含有某种有害物就一定会致癌”这一结论。近1/5的癌症由慢性感染引起。WHO专家组早在1999年确定了一些感染和癌症的关系,如乙肝病毒(HBV)和原发性肝癌;疱疹病毒(HPV)和子宫颈癌、肛门癌;幽门螺杆菌(HP)和胃癌及淋巴瘤;EB病毒和淋巴瘤及鼻咽癌;艾滋病毒(HIV)和卡波氏(Kaposi)肉瘤及淋巴瘤;血吸虫和膀胱癌;肝吸虫和混合性胆管癌等。如果能够及时有效地治疗以上所说的感染性疾病,就可能较大幅度地降低一些癌症的发病率。每年近50万的宫颈癌病例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2006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高效预防HPV16亚型和18亚型的疫苗。这两种亚型的HPV病毒引起70%的宫颈癌病例。乙肝病毒(HBV)疫苗可以使95%的接种者产生抵抗力。
        在一定条件下,如遗传缺陷(包括某些遗传抑癌基因有缺陷的患癌易感个体)、化学致癌物的摄入、放射线甚至某些病毒均可能使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丢失,导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失调,最终变为癌症。可见癌症的发生是环境、生活方式致癌的外在因素与机体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癌症的发生与基因

        基因是细胞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其中与肿瘤有关而人人都有的细胞癌基因(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这些原癌基因都是细胞内固有的基因,正常情况下不表达或者低水平表达,以调节正常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凋亡等生命过程,只是当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异,并具有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作用时,才被称为癌基因。癌基因的表达产物是一类使细胞恶性转化的蛋白质,称为转化蛋白。当癌基因被激活或扩增就会导致过多的转化蛋白形成,从而破坏了正常细胞的生长、分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最终引起细胞恶性转化和增殖。抑癌基因是一类对上述癌变过程起监察和抑制作用的基因,例如研究最多的P53抑癌基因被称为“分子警察”,当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缺失或失活时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目前认为,细胞恶变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是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变异累计的结果。迄今已发现100多个癌基因与20多个抑癌基因。基因检测预防疾病不是梦.肿瘤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功能的研究将为人类逐一揭开癌症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之谜,并为癌症的防治开辟了崭新的途径与思路。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伟大的科学壮举,人类染色体大约由2万到2.5万个基因组成.2006年5月由美、英科学家宣告,成功破译了人类最后一个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基因数最多,达3141个,化时10年完成2.23亿个碱基对测序工作。科学家在破译1号染色体的过程中,至少发现1000种新基因,这将为研究和治疗癌症、帕金森氏症和老年性痴呆症等350余种疾病提供指引。

        1990年从美国启动的、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科学家预言,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的10至20年内基因医学将进入黄金时代,将搞清其结构与功能,至时人类对人体乃至生命本质的认识将有一个质的飞跃,给临床医学带来的变革将是必然的。人们希望在将来能够预先知道自己或某个人群有哪些基因缺陷,对哪些疾病因素“易感”。甚至设想有朝一日我们能够像计算机“改错”一样能“纠正”这些缺陷,从而达到提前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控制癌症 预防为主

        人们要想抵御癌症的侵袭,仅仅“谈癌色变”是不科学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积极地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去寻找对策,重视癌症预防为上策。

1.癌症的三级预防及“三分天下”

        癌症预防分为三级:病因预防,即减少或消除致癌因素,或阻断致癌环节,减少癌症的发生,称为一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三早),减少癌症病人的死亡,称为二级预防。在治疗癌症病人时,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后遗症,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质量称为三级预防。

        1982年WHO就明确宣布,利用人类目前掌握的知识、技术和方法,有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病人经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还有1/3癌症病人,经过积极有效的医疗护理,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痛苦,是可以延长生命的。根据WHO《世界癌症报告》预示,到2020年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将再增长50%,每年发病率达1500万人。该报告号召各国政府、卫生官员和普通民众采取紧急行动,来预防1/3的癌症、治愈另1/3癌症,为其余1/3癌症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

2.日常生活与癌症预防

        一项全球癌症死因调查表明,全世界1/3的癌症死亡与9种可以避免的危险因素有关。研究人员对12种癌症的死亡病因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与9大危险因素有关:21%的癌症是由吸烟引起的,吸烟可导致肺癌、口腔癌、胃癌、胰腺癌和膀胱癌,其位居首位;其他为饮酒,摄入蔬菜水果不足,超重和肥胖,缺乏运动,不安全性行为,城市空气污染,居室内煤烟和医用注射器污染。该研究有全球100多位科学家参与。对全球卫生倡议研究部分的“比较危险评估项目”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2001年,全世界有700万人死于癌症,估计其中243万(35%)与这9个危险因素有关。在高收入国家(例如美国和加拿大)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吸烟、饮酒、肥胖和超重;在中低收入国家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吸烟、饮酒和摄入蔬菜水果不足。通过性传播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是中低收入国家妇女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目前通过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干预的一级预防仍是降低癌症发病率的主要方法。若减少这些危险因素,三分之一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预防可能仍是减少癌症死亡的最好方法。防癌建议:远离烟草、均衡饮食、加强运动。

(1)提倡戒烟: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就像传染性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关系一样已为人所共知,吸烟量越多,吸烟年代越长,患癌的危险性越大,如每天吸烟两包以上死于肺癌的人数比不吸烟者高15~20倍。老年人易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而使肺的防御机能低下,加上吸烟两者具有致癌的协同作用,更增加了致癌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肺、喉、食管、胃癌等应停止吸烟,则有30%的人可避免死于肿瘤。   

         “健康是自我的责任”,戒烟既是一个认识问题,又是一个社会责任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心态行为习惯的改变问题。戒烟不仅意味着告别了一个代价昂贵的嗜好,而且是癌症(尤其是肺癌)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也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的重要措施;戒烟更意味着告别了吸烟所诱发的相关疾病的威胁;还可降低相当比例的医疗费用。为了您的健康和家庭幸福,请放弃香烟。

(2)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少饮或不饮酒;不吃烤焦烧焦的食品,不吃过烫的食物,不吃霉变的食品;避免高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吃可能被致癌物质污染的食物,如农药、防腐剂、着色剂等,对预防胃、食管、肝及大肠癌的发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欧美正在一方面减少吸烟率,另一方面通过控制饮食,这样结合起来估计能减少20%~30%的癌症。

        2004年12月最新研究资料证实:生活方式与患癌风险的相关性。美国癌症研究院是一个资助饮食与癌症关系研究的慈善团体。一项由近30000名爱荷华州妇女参加的大型研究结果显示,那些遵从美国癌症研究院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指南的妇女13年内癌症的发病风险降低了31%。据美国癌症学会估计,除了吸烟和酗酒引起的癌症可预防外,在2004年因癌症而死亡的患者中,有1/3与营养不良、缺乏运动、超重或肥胖及其他生活方式相关,这些癌症的发生也是可以预防的。美国癌症研究院的饮食、生活方式指南的内容包括进食高比例的蔬菜、水果、全麦食物、豆类和低比例的红肉、加工后的含糖食物;保持合适的体重;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避免吸烟。这项研究显示,我们每天在饮食、运动和控制体重方面做出的选择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易于迁就旧的生活习惯,不大自觉改变陈规陋习,因此,要主动争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家呼吁:“预防癌症始于日常生活”。

(3)常食用蔬菜、果实、谷物:长期以来,营养学家一直把蔬菜视为人体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然而近5年来,发现蔬菜中存在一些化合物具有抗癌特性及保健作用。香菇:具有低热能、高蛋白、高纤维素的特点。有抗癌作用,能抑制胆固醇、降血压和预防感冒。其中所含“B-葡萄糖甙酶”可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还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导剂,能诱导机体内的干扰素的产生,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金针菇:有抗癌作用。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核黄素。微量元素钙、磷等,及16种氨基酸,尤其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较高。可以预防和治疗肝、胃肠道溃疡。还能降低胆固醇,可促进人体的记忆力、增长智力。大蒜:能降低血压,调脂,可预防有害物质在血管内壁积聚,防止血栓形成,防止动脉硬化。能阻止致癌物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结合。大蒜中有硒和蒜素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元葱:含有栎皮黄树,是目前已知的最有力的天然抗癌物质之一,可抑制多种致癌物质的活性,还可防止癌细胞的生长。玉米:含有谷胱甘肽,能使致癌物质失去毒性,从而有效的防止癌症的发生,富含维生素E,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抑制癌细胞的发展。胡萝卜:含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具有稳定上皮细胞、阻止细胞过度增生引起癌变的作用。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刺激人体生成有抗癌作用的干扰素。阻止人体对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吸收。大白菜、南瓜: 含微量元素钼,可阻止体内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合成,南瓜还含有分解亚硝胺的酶。芹菜、韭菜:富含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致癌物在消化道中滞留的时间,可防大肠癌。海澡类:包括海带、紫菜等。富含碘。能使炎症渗出物吸收,其中的多糖类和丰富的纤维素对癌症,尤其大肠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科学家在研究开发抗癌蔬菜方面,通过对40多种蔬菜抗癌成分的分析与实验性抑癌的实验结果,从高到低排列出20种对癌有抑制效应的蔬菜,其顺序是:熟甘薯,生甘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菜花,欧芹,茄子皮,甜椒,胡萝卜,金花菜,苤蓝,荠菜,芥菜,雪里,番茄,大葱,大蒜,黄瓜,大白菜。 

         具有防癌作用的蔬菜、果实、谷物可分为如下八大类:建议人们多食用。

    ①洋葱类:大蒜、洋葱、韭菜、芦笋、青葱等;
  ②十字花科:花椰菜、甘蓝菜、芥菜、萝卜等;
  ③坚果和种子:核桃、松子、开心果、芝麻、杏仁、胡桃、瓜子等;

    ④谷类:玉米、燕麦、米、小麦等;
  ⑤荚豆类:黄豆、青豆、豆等;
  ⑥水果:柳橙、橘子、苹果、哈密瓜、奇异果、西瓜、柠檬、葡萄、葡萄柚、草莓、菠萝、柠檬等各种水果;
  ⑦茄科:番茄、马铃薯、番茄薯、甜菜;
  ⑧状花科:胡萝卜、芹菜、荷兰芹、胡、莳萝等。

(4)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保健与防癌作用:维生素是机体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在机体发挥重要的物质代谢作用,维生素缺乏不但导致物质代谢障碍,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甚至与癌症发生有关,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某些营养要素不平衡、维生素及有益微量元素缺乏的促癌作用有关,近年来各国营养学家都在开发维生素的用途,其中维生素A、C、E及叶酸具有良好的防癌抗癌作用。

        某些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缺乏和过剩,不仅不利于健康,而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有密切的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引起世界医学专家的广泛关注。抗衰老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是近年研究非常活跃的问题。与抗衰老关系密切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锌、硒、铜、锰。锌(Zn)锌在人体中的含量约1.4~2.3g。人体中的锌以Zn2+离子为中心离子,存在于许多酶或金属蛋白中。锌的主要功能就是抗氧化,提高机体200多种酶的活力,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保护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并参与细胞的复制过程。因此锌能推迟细胞衰老过程,延长细胞寿命。人体所需的锌主要从食物中摄取,鱼、虾、奶制品、动物内脏、蔬菜、水果等含锌量较高。对于缺锌症,可用ZnS04和维生素B做成复合锌片进行预防和治疗。老年人还可买添加有硫酸锌和葡萄糖酸锌的食物作为营养和强化剂,这既可治疗锌缺乏症,也可防止衰老。铜(Cu)铜在人体内含量约100~150mg,血清铜正常值100~120μg/dl,是人体中含量位居第二的必需微量元素。含铜的酶有酪氨酸酶、单胺氧化酶、超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血铜蓝蛋白等。铜对血红蛋白的形成起活化作用,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在传递电子、弹性蛋白的合成、结缔组织的代谢、嘌呤代谢、磷脂及神经组织形成方面有重要意义。人体缺铜可适量增加摄入含铜较高的食物,如鱼、虾、蟹、玉米、豆制品等。锰(Mn)锰在人体内的含量为10~30mg,一生基本恒定。它是多种酶的激活剂,也是精氨酸酶、脯氨酸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成分。锰参与酶、蛋白质、激素、维生素的合成,糖的代谢,对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缺锰可造成骨骼发育障碍,影响体内几种维生素的合成,降低抗病能力。人体内锰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豆类、硬果类和茶叶等。锰与抗衰老有关,经过对我国广西巴马县长寿老人调查发现,90岁以上老人头发中Mn含量较高。硒(Se)硒在人体内的总量为14~20mg,它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可直接与致癌物作用,阻碍体内代谢产生致癌物。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成分,而此酶对人体起抗衰老、防癌变的作用。硒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抑制自由基反应影响交联过程,从而发挥延缓衰老的作用。硒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瘦肉、鱼类、海产品、蘑菇等。在不缺硒的地区,只要正常的膳食就能获得维持生命活动的硒的补充和硒平衡。城市人口每日硒的摄入量一般在50~200微克之间。

(5)保持心态平衡,注重心理健康,适当锻炼身体:现代社会,生活及生产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心理压力加重,由此引起的身心疾病已成为当代社会中的常见病、多发病。WHO给健康下了明确的定义:健康不应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在躯体、心理和社交上的和谐状态。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

        祖国医学指出,人的情志变化过度会导致人体生理变化而产生疾病。情志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愁、惊七情,这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一种生理反应,七情太过(兴奋)或不及(抑制),能引起体内气血运行失常及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疾病。也就是说机体内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稳态),就会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平衡失调,机体内环境出现紊乱,则会发生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疾病打开方便之门”。人的年龄增长与衰老是自然规律,但通过自我保健,调节生活情趣,避免精神刺激和精神创伤,保持心态平衡,是稳定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环节。积极锻炼身体,适宜的体育活动,既可陶冶情操,又可增强体质;适当注意营养、生活规律、讲究卫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避免忧虑过劳;提倡文明生活,道德修养。这些均可促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和预防疾病。

3. WHO预防癌症的5条建议

        WHO提出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预防癌症的5条简明扼要的建议是:①避免(减少)动物脂肪;②增加粗纤维;③减少肉食;④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⑤避免肥胖。

        我国专家对预防癌症概括性提出4条建议:受护自己、爱护环境;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每年健康检查;锻炼身体,注意身心健康。相信人们是可以通过保护性措施和摒弃不良的生活方式,改变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来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做到比“三早”更进一步地预防癌症的发生。

总结:控制癌症的根本出路是加强预防,怎样做到防患于未然呢?在WHO指定的示范地区,通过采取下列措施明显减少和预防了1/3肿瘤发病率:①减少烟草消耗:吸烟仍然是重要的致癌因素。在20世纪,世界范围内大约1亿人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②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题:经常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以显著降低肿瘤的发生率。③开展肿瘤普查:通过筛查,早期发现肿瘤,特别是对于子宫颈癌和乳腺癌,可以获得预防和治愈的效果。

        展望全球肿瘤流行病学特点,肿瘤预防重点应放在两个致癌因素上,即吸烟和不良饮食习惯。同时,也应继续努力遏制可导致癌症的感染因素。上述因素所致的肿瘤死亡在2000年占43%,达270万人,占新发病例的40%(400万)。

4.控制癌症的策略与概念

        如果说20世纪人类与疾病作斗争,主要是以各种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为对象,是以治疗为主的医学,那么21世纪人类面临的将主要是非传染性的多基因疾病,与疾病作斗争的方式也将转变为以预防为主的医学。恶性肿瘤的控制更是如此。研究表明,各种上皮组织发生的癌,试以胃癌为例,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轻、中、重)→肠上皮化生(浅、深)→非典型增生(轻、中、重)→癌,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多阶段演变的过程,不但消化道癌如此,其他癌症也均如此。如乳腺上皮非典型增生演变至导管原位癌约须14~18年,从原位癌发展至浸润癌约历时6~10年,宫颈原位癌至浸润癌也须10~20年。因此,预防医学就能够积极干预这一演变成癌的漫长过程。21世纪肿瘤研究的方向是从目前以治疗为主,走向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无论是从宏观的社会经济学、卫生经济学,还是具体的每一种疾病,预防胜于治疗,增强防癌意识,降低肿瘤发病率不论从节约、减少家庭及社会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也是一颇为重要的战略措施。  

癌症预防应有三个层次的概念:一是维护机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减少致癌性暴露或不受其害。目前主要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节约卫生资源,也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癌症的举措,应作为21世纪预防癌症的首要任务,其中最为紧迫的是大力戒烟。尤其考虑目前尚无对吸烟者有效的化学预防及普查早期发现肺癌的方法,为了避免我国成为肺癌大国,大力戒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心态平衡”是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二是已具有某种癌症的背景性疾病或癌前状态,须予以有针对性的干预,阻止其癌变的进程,也就是化学预防。三是已发生了明确的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但尚未浸润或转移,则早期发现后予以及时治疗,以获全愈。定期进行防癌保健检查,提高警惕性,出现肿瘤信号及早咨询检查,使大多数肿瘤患者在早期阶段得到诊断和治疗,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完全有可能降低患癌率,使80%以上的肿瘤患者获得临床治愈的机会。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提出把“少发易治”作为肿瘤防治的长期目标,即通过进一步努力使肿瘤由常见病变为少见病,由难于治疗变为易于治愈。这一提法不仅简明扼要,而且强调预防(少发),强调早诊早治(易治),符合对肿瘤本质的认识及肿瘤防治的发展趋势,作为新世纪肿瘤防治的目标是比较恰当的。关爱生命,超越癌症。相信在新的世纪里,人类征服癌症的前景是光明的。    

五.什么是《巴黎抗癌宪章》与世界抗癌日?
      2000年2月3日,世界抗癌峰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第二天,与会者在巴黎爱丽舍宫签署了《巴黎抗癌宪章》,号召世界各国在新千年里对全世界癌瘤病人表示敬意,对其人生价值和尊严进行确认和保护,同时建议将每年的2月4日命名为世界抗癌日。《巴黎抗癌宪章》包括10项条款:
    1. 癌瘤病人的权利也是人权。
    2. 消除癌瘤是不治之症的坏名声。
    3. 宣传有关癌瘤的知识和促进癌瘤的科学研究。
    4. 保证癌瘤病人的医疗照料质量。
    5. 加强癌瘤的预防工作。
    6. 优先开展癌瘤普查和早期诊断。
    7. 发挥癌瘤病人的自身积极性。
    8 .改善癌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9. 支持世界各地的抗癌计划。
    10. 建立抗癌联盟。

(作者简介:安徽省立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安徽肿瘤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安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专家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