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微信扫码

    预约挂号

  •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 扫描二维码扫码

    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患者满意度调查

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首页>>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健康科普
@宝爸宝妈,宝宝新冠肺炎家庭防护,这样做就对啦
发布日期:2020-02-24   来源:儿科   点击:

新冠肺炎流行以来,已陆续出现儿童感染的病例报道,目前确诊病例最低年龄为出生仅30小时的新生儿。作为宝爸宝妈,非常时期,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来保护宝宝不被感染?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儿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陈名武教授为你支招。

 

儿童家庭防护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家长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

注意用餐习惯,不跟孩子共用餐具,孩子的物品、玩具和餐具要定期消毒。

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清洁。

冲厕所马桶时应盖上马桶盖。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或空间密闭的场所,非必要不出门。确需外出时,与其他人至少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与孩子玩耍和抱孩子之前一定要保持手部卫生。外出回来要把外面穿的衣物换掉,洗手以后再抱孩子。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员密切接触,谢绝一切探访。

家庭备置体温计、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N95/KN95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每天监测体温2次。

居家环境消毒可用消毒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皮肤消毒可选用消毒酒精擦拭或浸泡消毒。

定期通风,家里一般每天应该定期通风2-3次,每次大概20-30分钟,但是通风一定把孩子移出通风的房间,避免着凉。

对于大一点的儿童来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保护手段和成人的保护手段差不多。真正让各位家长,尤其是新手爸妈为难的主要是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的防护,宝宝太小,只能靠父母、家人的防护来间接保护孩子。

 

新生儿家庭防护

有条件的家庭每日定时开启空气净化器、进行紫外线消毒等,或者每日每个房间轮流通风2-3次,每次开窗通风30至60分钟。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宝宝受凉。

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单独洗涤消毒处理。建议家庭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

台面、婴儿床等新生儿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消毒剂擦拭,然后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每天用消毒剂拖地,然后再用干拖把拖地以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日常的织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用消毒剂浸泡或煮沸消毒;对耐热的物品如奶瓶、奶嘴等可煮沸消毒,不耐高温的可选择放置在阳光下晾晒。

家长接触宝宝前或从外面回家时,需要洗手;如果去了人多聚集的地方、搭乘了公共交通工具,回家之后最好洗一个澡,换干净的衣服,然后在接触宝宝。

家长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如来不及使用纸巾则应用手肘遮挡自己的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流动水洗手。

不建议给新生儿戴任何口罩,新生儿肺部容积很小,带上口罩后呼吸阻力明显增加,新生儿会出现不舒服甚至不配合。

任何有可疑接触史或临床症状与新冠肺炎相似的家庭成员应避免接触照料者和新生儿。由于目前不确定乳汁中是否存在病毒,母亲受感染或疑似感染期间是不建议母乳喂养的,隔离治疗的妈妈治愈后可考虑母乳喂养。在母婴分离期间,母亲应该定时挤出乳汁,保持泌乳,直至排除或治愈后才可行母乳喂养。

与较大儿童不同的是,新生儿一般不会发热,新生儿出现发热要充分引起重视。当宝宝的体温出现升高或吃奶差、气促等症状时,不建议居家观察,而是需要立刻到医院就诊。


疫情期间,宝宝生病了该不该就医?

疫情期间,宝宝生病了,不去医院怕耽误宝宝病情,去医院又怕交叉感染,那到底要不要去医院呢?理性评估孩子发热症状,避免盲目送医。

此次疫情存在与传统流感季叠加的效应,家长要理性评估孩子发热症状,发热不等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避免盲目送医导致交叉感染。

勤测体温

腋下测体温≥37.3℃为发热,病情较轻的孩子可用凉毛巾敷额头、洗温水澡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不捂衣服不捂被、搓手搓脚四肢暖;当体温≥38.5℃时可让儿童服用退热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对症处理。

及时补水

孩子发热期间要注意多喝温水,发热期间饮食要清淡,不宜吃鸡蛋、鱼虾等海鲜及油腻的食物,但也要注意营养均衡。

加强通风

将发热患儿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注意室内卫生清洁,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安排一位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家长进行专人护理,家长护理时应戴好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患儿与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要确保通风良好。

保证休息

孩子在发热期间体力消耗较平时增多,在此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但注意休息时不可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产品。

 

什么情况下应该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腋下温度≥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

1、发病前14天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接触过以上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

4、所居住小区有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

*如符合以上任意一条,建议到发热门诊进行排查、诊治。

 

就医时要注意加强防护

前往医院的路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并尽可能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如果条件允许路上打开车窗。

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的距离);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合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就医时,应如实、详细地描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应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史。如怀疑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请直接至发热门诊就诊,减少在医院其他区域活动。如果因其他原因必须就医,请勿穿行于发热门诊、急诊等区域,避免接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如果遇到,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

就诊结束,不要在外逗留,尽早回家。(供稿:儿科主任医师陈名武 整理: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