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微信扫码

    预约挂号

  •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 扫描二维码扫码

    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患者满意度调查

院级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院级新闻
我院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积极履职建言
发布日期:2022-03-14   来源:党委宣传与统战部   作者:党委宣传与统战部   点击:

3月5日至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葛均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履行代表委员职责,围绕推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推进农村医学科普普及、强化免疫规划队伍建设、加大原研药研发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葛均波


葛均波院士接受媒体采访

大力推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中心肌梗死患者占到很大比例。”

葛均波表示,根据我国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居民的就医习惯,一般居民在突感不适后会选择就近就医,而作为距离百姓最近的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服务站点在现阶段往往不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和溶栓能力。

此外,由于心血管教育普及不足,基层呼叫120比例过低等问题突出,这导致症状出现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2FMC)太长。而对于上级胸痛中心的胸痛出院患者,基层医疗机构无法持续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无法担负起帮助患者康复的责任。

为此,葛均波建议:各地政府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创建胸痛救治单元;建立各级医疗机构常态化协同联络机制;配备急性胸痛常规诊疗设备及药物,建立针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双联抗血小板、抗凝、溶栓及肌钙蛋白等项目的先救治后收费机制;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培训考核;深入社区,定期开展大众培训教育。


全力推进农村医学科普普及度,全面助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把最基本的医学科学和技术传播给普通大众,是医学科普人员及相关机构的义务,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必要举措。”葛均波表示。

葛均波认为,目前农村医学科普尚存在政府和医疗机构对农村的医学科普宣传与教育极为不足;大众传媒对于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有限;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缺少医学科普知识的教育等问题。

为此,他建议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大对医学科普知识宣传。

地方政府不仅需要在经费上加大投入,还需做好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思想。

医疗机构对医学科普知识宣传有带头作用。无论是乡镇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县、市、省级医院,都要重视向公众,特别是农村人群宣传基本的医学科普知识。

大众传媒应承担起推动农村人口健康素质提升的责任和义务。他呼吁传媒开辟有针对性的科普栏目,提高农村科普受众的科普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应该重视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基本的医学科普知识,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应该得以开展。对于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可以适当开设医学科普选修课程。

强化我国免疫规划队伍建设,更好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免疫接种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的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特异性预防措施,免疫规划队伍是影响免疫规划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葛均波表示,大规模人群新冠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启动后,免疫规划队伍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也使我国免疫规划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突显。从长远来看,我国亟需补齐“短板”,大力加强全国层面的免疫规划队伍建设,更好保障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葛均波建议:根据免疫服务实际需求,修订免疫接种人员配置标准;加强免疫规划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优化免疫规划队伍人员结构,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引进高学历、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加强免疫规划队伍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牛朝诗

牛朝诗接受人民数字采访

牛朝诗接受生命时报采访

加大原研药的研发,破解药价贵难题

解决药价贵问题,让百姓用上好药,是促进国民健康的关键。牛朝诗把关于加大原研药的研发,破解药价贵难题的建议带上了全国两会。

作为一名来自医疗卫生行业的代表,牛朝诗通过前期大量的调研走访,发现在新药研发方面存在经费不足和研发主体不明确的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采访报道:https://app.cctv.com/special/m/livevod/index.html?vtype=2&guid=2cfa676f86e548ceb46197ffd38814ff&vsetId=C10616

为此,牛朝诗建议:

加大原研药的研发。以抗菌药为例,目前临床上治疗效果较好的抗菌药基本都是国外生产的,价格昂贵。希望国家对抗菌药等临床迫切需要的药物原创研发加大投入。如果能独立生产出克服耐药问题的抗菌药,不仅老百姓用药负担减轻,临床疗效提高,还能避免将来出现感染无药可用的窘境。

抢占生物药研发先机。罕见病药物大都是基因治疗药物,价格十分昂贵,我国基本上靠进口,患者用药负担很重。希望国家尽早着手布局,避免药价太高的问题。

深化慢病药物研发。我国现有慢病治疗药物大都是国外产品或仿制药,原研药、创新药很少。但我国慢病人群十分庞大,对这类药有长久且庞大的需求,应加大投入,让百姓用上疗效更加显著的慢病药物。

加大中药基础研究。近年来中药发展迅速,但大多数中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加大中药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将进一步促进中药的临床应用,丰富百姓的用药选择,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提升基层用药能力。很多基层医生缺乏临床经验,都是根据老一辈经验和说明书给患者开药,无法有针对性地用对药、用上好药,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差。


文字综合整理自:人民数字、生命时报、第一财经等

Copyright © 2017安徽省立医院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5009222号-3皖公网安备34010302001040号   Designed by Wan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