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消化内科胃肠道疾病亚专科医护人员就炎症性肠病(IBD)临床诊断、治疗、护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南区消化内科会议室举办临床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会议由胃肠亚专科主任余跃主任医师主持,王巧民主任医师、吴正祥主任医师、解丽副主任医师、江秋霞副主任护师、朱其华主管护师等共23人参加,本次会议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办。
王巧民在开场致辞中首先简要回顾了IBD团队的发展壮大历程,自2014年正式建立IBD专业团队,2019,10 入选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区域中心,制定了IBD诊治流程和临床路径。省内率先开展多项新技术应用于IBD诊治,如小肠CT及磁共振,盆底磁共振。省内率先开展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抗、维得利珠单抗、乌司奴单抗治疗;2021年度IBD肠道超声检查应用也逐步开展应用于临床,临床诊治水平居省内领先。但科研水平与省内外IBD中心尚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促进亚专科建设,有必要给年轻骨干在科研方面“定任务”、“压担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接着指出了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中的难点及有针对性开展临床科研的意义,鼓励大家扎根临床的同时更要用科研的思维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此次开题报告会共有七项临床研究课题,分别为徐家琴医生的“经肠镜微探头在IBD患者中的应用”,洪娜医生的“腔内超声与肛瘘”,吕超蓝医生的“经皮电针通过调控迷走神经治疗IBD及相关机制研究”,钱凯医生的“肠道准备新方案在CD患者胶囊内镜中的应用”,刘金凤护士的“IBD患者衰弱的相关研究”,冯银平护士的“L3骨骼肌指数对IBD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免疫应答影响的研究”,尚在北京进修学习的方华蓥医生在线汇报了自己课题“经腹超声在IBD中的应用”。汇报者从具体的临床实际问题出发,结合自己科研方向和技术特长,就各自课题设计、技术路线、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汇报,主任、护士长们在每个课题汇报后与汇报者进行积极、充分的讨论,并就每个课题的设计、实施路线、预期目标等都给出具体建议和指导。
余跃最后总结指出,为了亚专科进一步发展,让年轻骨干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除了不定期开展的IBD临床病例MDT讨论会,还需要结合IBD临床与基础研究最新进展,不定期开展科研课题讨论、临床研究进展汇报会议或沙龙等。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后期我们更要继续聚焦临床实际问题,通过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更优质的治疗和护理;这也是学科教学、科研工作落在实处的体现;更是学科人文文化的体现。(消化内科 朱其华/文 冯银平/图 余跃/审核)
责编:吴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