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院患者
1.入院时
(1)介绍住院须知:环境设施、探视陪护制度、饮食制度、医保相关政策等。
(2)介绍床位医生、责任护士。
(3)宣教安全防护制度和措施:病区环境包括出入口,消防通道、开水间、微波炉、卫生间设施等安全防护注意事项,加强预防跌倒、坠床、烫伤、压疮、血栓等知识宣教。
(4)讲解戒烟酒的重要性。
(5)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2.住院期间
(1)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给予疾病相关康复指导。
(2)讲解各项检查的内容、目的和注意事项。
(3)讲解主要用药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4)评估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3.手术患者
(1)讲解禁食、进食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2)讲解皮肤准备的要求和方法。
(3)示范有效咳嗽方法并讲解其意义。
(4)讲解并指导床上正确活动和使用便器。
(5)讲解术后卧位和早期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
(6)讲解各种留置管道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7)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处理方法。
4.出院时
(1)指导患者或家属办理出院手续。
(2)给予书面的出院指导,提供获取康复知识的途径。
(3)指导患者出院后休息、饮食、功能锻炼等。
(4)告知患者及家属门诊预约方式、复诊地点、时间及联系方式。
(二)门诊患者
1.介绍门诊诊疗环境及流程。
2.传授相关疾病知识,以口头讲解和多媒体等形式,对患者的健康认知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
3.提供和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或健康教育处方。
4.宣教合理用药相关知识。
5.开设慢病护理门诊,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持续评估和教育。
(三)健康教育形式
根据患者年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健康需求等采取针对性讲解、文字宣传,视频播放、“互联网+”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语言须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避免使用专业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