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下午,我院召开进一步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布置会,对做好全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再部署、再强化、再落实。院领导,集团各院区、各学科、各部门副科以上管理干部参会。
执行院长严光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处在紧要关头,全院上下思想上绝不能有任何松懈大意,各院区、各部门、各学科负责人要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严光强调,要高度重视院感防控,重点加强总务、信息、GCP等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外来、外包人员管控,切实增强各院区预检分诊工作,全院一盘棋,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确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近期多地相继发生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我省疫情防控总体可控,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风险仍在身边,大考仍在继续。副院长虞德才从八个方面对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作出具体部署:
一,提高政治站位,持续绷紧思想之弦。各院区、各部门、各科室要再摸排、再强化、再落实,从严防境外输入和本土反弹两条线上共同发力,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全员参与,上下合力,织紧织密织牢医院疫情防控网,绝不让一个患者在院漏检漏诊、迟报告、迟处理情况发生。
二、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防止患者辗转就诊。各院区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等新冠肺炎相关表现的患者,门诊、急救中心各级各类坐诊医生要强化流行病学问诊,做好病人基本信息登记和核酸检测,实行闭环管理。不具备发热病人接诊条件的各院区必须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做好预检分诊人员培训和相关物品、消毒设施规范化配置。一旦有发热病人,立即报告并做好登记,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机构和车辆转诊到发热门诊就诊。
三,严守阵地,发挥发热门诊“前哨”作用。切实做好发热门诊闭环管理,充实诊疗力量,加强各类人员管理。严格执行“三区两通道”流程以及留观病房、独立CT等硬件设置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做到人流、物流、空气流与其他区域严格物理隔离。
四、做好防护,加强人员管理。严格按照防控指引要求,做好全院医务人员、后勤人员、护工、外来人员等个人防护,以及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相关科室和喉镜、支气管镜、胃镜、气管插管等临床操作人员的防护配置。按照国家课程要求,强化各级各类人员尤其是急诊、呼吸科、儿科、发热门诊等重点岗位人员的再培训、再学习。加强新冠肺炎病例早期识别、提高防控和救治能力。全院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进修、规培、研究生,外包公司员工、长期在我院工作的外来人员(如信息中心、GCP研究人员等)近期“非必要不得离肥”。医院一律停止、不得召开线下有外来人员参加的各种会议、活动、聚会。
五、守住底线,进一步加强院感防控。 重点落实好院感防控八个关键点:加强各院区楼宇入口管控;门急诊严格实行三级预检分诊;门诊全预约制、分时段就诊检查;患者、陪护人员的入院和病房管理;发热门诊、急诊科等高风险、重点岗位的人员和环境核酸检测,定期全院核酸检测;急诊、血液透析、肿瘤放化疗患者等重点人群的感控主动监测;保持建立健康状况强制日报告制度,做到全程管理、实时管理,及时发现发热及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实行日报告制,不模糊管理、缺位管理。
六、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能力。 按照从严从快、宁可“宽”不可“漏”的原则抓好核酸检测工作;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服务,保持日检1万份、混检10万份的检测能力不降,应检尽检、愿检能检;加快培养核酸检测应急处置队伍;高风险人群核酸检测采用“双采双检”方式,确保感染病例及时检出。一旦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阳性,要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行动。
七、做足准备,及时应对可能的疫情进展。抓好防控物资储备,专人负责,账目明细,及时补养。平战结合下,感染病院区要不断打磨应急预案,完善流程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打有准备之仗;设置两级应急响应,对感染病院区3号楼一定区域进行物理隔断,一旦有散发病例出现,启动二级响应,24小时腾空3号楼,作为独立区域收治散发病例;一旦疫情进一步发展,启动一级响应,24小时腾空整个院区病房。做好增援医疗工作组的调派预案,建立人员梯队清单,按国家八版诊疗指南加强培训,全力做好病例救治。
八、持续督查,保证问题及时整改。继续保持院领导带班查房—院感、医务、护理等相关部门日常监管—部门专项督查—卫生行政部门明察暗访—纪委回头看的“五位一体”督查机制,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对疫情防控工作不作为、不配合的科室、部门和个人,院纪委监察室约谈、追责。(党委宣传与统战部 方萍/文 黄歆/图 虞德才/审核)
责编: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