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04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点击:26
“劝君觅得须知足,钱解荣人也辱人。”这是唐代名相李峤因目睹太多同僚因贪腐陨落,在《咏钱诗》中留下的警句,苦苦相劝要对于金钱“须知足”,懂得金钱可以“荣人”,也可以“辱人”。知足者守住精神家园,贪奢者沦为物欲囚徒,这也警示后来人面对诱惑时要有如明镜止水般的定力与清醒,能辨义利,能守本心,能持中道。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不仅仅在于口头标榜,更在于如何持守、如何印证。君子若能常怀知足之念,既显其淡泊明志,更见其克己修身之功,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在物欲横流中保持“一箪食,一瓢饮”的从容气度,在权力考验前守住“不取一文”的廉洁底线。这种知足不是消极无为,而是对初心的坚守,是对使命的清醒认知。
古往今来,那些真正懂得知足的为官者,不是将“知足常乐”挂在嘴边,而是将其融入为政用权的点滴之中。清代于成龙在江南两江总督位上廉政爱民,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佐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知足于简朴生活。东汉杨震“暮夜却金”,当深夜献金者以“暮夜无知”相诱时,他以“四知”彰显知足之智,真正的知足源于内心敬畏,而非外在约束。这些先贤以“畏己知”的觉悟,将知足升华为一种精神境界:知足于俸禄所赐,故能廉洁自守;知足于为民之责,故能克己奉公。
日日怀“知足心”对党员干部修身正己、廉洁自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党员干部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知足常乐的践行者,在每一个选择面前都能守住本心,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唯有知足,才能在权力面前保持定力,在诱惑面前守住底线,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