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千娇百媚的佳人,还是大方爽利的酷姐,都有可能因为某些难言之隐而影响到生活质量,甚至产生“社交癌”,如咳嗽、喷嚏、大笑、起立,都可能会引起的“尿失禁”等,这就是因为生育等原因而产生的盆底疾病。3月8日妇女节来临之际,为关爱女性泌尿健康,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医大一附院等多家医院都将举办义诊活动,多位盆底疾病康复专家就女性各类排尿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常见问题解疑答惑。笑“尿”了其实是一种病合肥的小张是一位孕晚期的准妈妈,随着胎儿的快速生长,日渐增大的腹部给她带来了困扰,那就是在她咳嗽、打喷嚏或弯腰时,经常有小便溢出。担心之余,小张赶紧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向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彭程求助。无独有偶,小张的病友小王是一位年轻漂亮的新妈妈,产后她丝毫不偷懒,努力健身想快速恢复到产前窈窕的身姿,可尴尬的是,每当她进行力量训练或跳跃时,便会出现不自主漏尿,“非常尴尬,有时甚至不敢出门。”凡是尿液自尿道外口不自主流出,称为尿失禁,俗称漏尿。“尿失禁这一现象在女性中非常普遍,一般有三种情况: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压力急迫混合性尿失禁。”彭程介绍,压力性尿失禁是妇女中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是指当咳嗽、喷嚏、大笑、起立等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失去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流出。急迫性尿失禁指突然想小便,并且感觉特强烈,好像马上就憋不住了,往来不及上厕所就已经尿湿了裤子。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通常在女性中同时存在,也就是常说的混合性尿失禁。“很多女性独自承受着漏尿的困扰,羞于启齿,担心尿湿衣裤而拒绝外出,所以压力性尿失禁亦被称为‘社交癌’。”彭程介绍,不仅仅是年轻女性,门诊中经常遇到老年女性。彭程介绍,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高,但就诊率低,很多女性因为觉得“难为情”,因此延误了可以保守治疗的时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女性盆底疾病发病率约40%压力性尿失禁,其实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据介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又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疾病,“发病率约为40% ,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盆底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大便失禁、性功能障碍和慢性盆腔痛等。“盆底疾病应引起患者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彭程介绍,多次妊娠分娩、肥胖、衰老,都是确切的高危因素。“一些遗传因素、盆腔手术史、长期便秘、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者也容易发生盆底疾病。”彭程开设了我省首个盆底专病门诊,她认为,通过开展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加强患者的依从性及自我管理、康复、健康教育一体化的持续性的保健意识,从而达到改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进身心健康、降低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的目的。多产妈妈发病率成倍增加为母则强,女性为了孕育,发挥了强大的意志力,付出了诸多艰辛。“多产妈妈的尿失禁发病率更是会成倍增加。”彭程解释,在骨盆底有封闭的肌肉群,为盆底肌。它原本是有弹性、充满活力的,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女性怀孕时,在松弛素的作用下,韧带变得松弛。随着胎儿的慢慢长大,在重力的作用下,胎位下移,盆底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变得松弛,容易发生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盆底肌肉和神经被极度牵拉,特别是耻骨尾骨肌的中间部分,最终引起盆底肌肉肌筋膜的撕裂和神经损伤,发生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后半年内是治疗黄金期“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就应该警惕,需要先排查生殖泌尿系感染及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彭程提醒,如果经常在咳嗽、打喷嚏、大笑、快走的时候有尿液不自主流出;感到阴道或骨盆压迫,或同时感觉阴道膨出或有东西掉出阴道,继而发生,排尿困难;性生活不满意,阴道进出气体,腰骶部,会阴部的长期慢性疼痛等需要及时就医。当出现了盆底功能障碍后应该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预防它的发生?彭程表示,让女性同胞们羞于说出口的尿失禁,只要引起重视,及早检查,进行简单生活方式干预和物理康复治疗,就能取得很好治疗效果。“但预防治疗却有‘黄金时间’,一般是女性产后42天至6个月。”彭程介绍,盆底疾病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盆底肌锻炼、物理治疗、膀胱训练、中医针灸和药物治疗,而子宫托是子宫脱垂的非手术治疗首选治疗方法。如果女性产后能尽早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比如凯格尔训练、低频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是可以避免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绝经期或迎来尿失禁的高发期很多女性认为只要自己绝经了,就和妇科病绝缘了,但其实不然。据介绍,绝经后,由于激素变化的影响,一系列的疾病也将接踵而至。因此,步入绝经期后,女性就需要开始对这些疾病‘尿失禁’”。彭程介绍,老人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治疗意愿都不如年轻一代。很多人认为尿失禁是因为上了年纪的自然现象而忽略就诊,常常拖到无法忍受时才去医院就诊,这时非手术的治疗方式很可能已经无能为力。“年轻女性产后若没有及时进行盆底肌的锻炼和康复治疗,随着年龄增大和激素水平下降,到了50岁左右绝经时,将会迎来尿失禁的高发期。”彭程表示,原本简单有效的盆底肌训练、物理康复治疗,也将无能为力,这时也需要用手术的方式来治疗相关的症状。盆底疾病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1、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轻体重、戒烟、禁止饮用含咖啡因饮料、生活起居规律、避免拎提和搬动重物等。2、盆底肌锻炼。针对患者的提肛肌进行锻炼,提高肌肉的紧致度和功能性,从而降低患者压力型尿失禁的发生率。经济又高效,患者必须使用正确的锻炼方法,持之以恒的坚持,才会有好的疗愈效果。3、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更像一个客观的观察仪器,通过置于患者体内的治疗头,随时观察患者在进行盆底肌肉运动锻炼的时候,其运动方式是否正确有效。4、物理治疗:电、磁刺激治疗主要是让患者的肌肉进行被动的收缩,让肌肉产生一定的兴奋感,让肌肉得到锻炼,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方法有效,但医疗费用较高。对老年女性患者不太建议。5、膀胱训练:刻意练习排尿习惯是关键,具体规定一个固定时间,让患者主动憋尿到相应的时间再去排尿,长此来纠正泌尿系统的排尿习惯,从而达到治愈压力性尿失禁的目的。6、中医、针灸和药物治疗。传统医学在促进盆底肌张力恢复,缓解局部症状有一定作用。药物的治疗时间比较长,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禁忌,尤其老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谨慎。7、子宫托是子宫脱垂的非手术治疗首选治疗方法。新型的子宫托也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安徽商报2021年3月7日报道
朱伟华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文
网址链接:https://cmsv4.chengnews.net/H5/News.html?article=33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