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大众版就医版人力资源平台English返回引导页返回旧版

南区(安徽省心脑血管医院)
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

  • 微信扫码

    预约挂号

  •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本院动态

首页>>本院动态

翁建平教授受邀在国际糖尿病联合大会上做专题发言

发布时间:2022-12-08 16:26阅读次数:
分享到:

12月5日至8日,2022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大会-世界糖尿病大会在葡萄牙里斯本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举行。我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受IDF特别邀请,在糖尿病照护专场做《电子医疗在1型糖尿病疾病管理中的应用(E-Health in type 1 diabetes)》的专题发言。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是世界卫生组织旗下负责糖尿病事物的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50年,由160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多个国家糖尿病协会组成。持续倡导在全球合作,促进糖尿病护理、预防和治疗。IDF由全球七个不同区域组成,旨在促进全球糖尿病高质量信息交流、医疗保健提供者提供教育、影响各国糖尿病相关政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电子医疗是信息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翁建平教授团队将电子医疗技术与1型糖尿病管理相融合,推动了1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管理模式的巨大变革。翁建平教授首先介绍了1型糖尿病的全球疾病负担现状与未来。在公共卫生层面,T1DM的疾病负担体现在患病人数的增加,以及高血糖导致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带来的沉重负担。在个人健康管理层面,患者每日需要做出的数不胜数的健康决策,如饮食结构和摄入量调整、运动形式和强度管理以及胰岛素治疗剂量调整等。T1DM患者须做出的这些健康决策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这些健康决策最多可达到180次/天,而且每一个健康决策都与血糖波动相关,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情绪困扰和心理压力。

通过解读世界卫生组织(WHO)201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卫生系统的数字干预措施的建议》报告中E-Health的概念:“E-Health”是对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帮助并加强健康和生活方式领域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控和管理的一系列工具的统称。翁建平教授着重介绍了其中移动健康(m-health)和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s)这两个电子健康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移动健康主要是指通过移动技术如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数字助理等工具提供医疗服务;可穿戴设备是将疾病管理相关健康数据采集和反馈系统整合进能与患者身体直接接触的设备中,为E-Health在1型糖尿病管理中提供重要信息技术支持。近年来,以患者为中心的教育,尤其是应用了电子医疗技术的糖尿病相关管理方案在改善代谢结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翁建平教授就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健康设备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持续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是今年糖尿病管理领域重要的可穿戴设备在疾病管理应用的工具。我国以及全球多国指南均建议有条件的T1DM患者持续进行持续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下,翁建平团队评估了扫描式CGM系统(isCGM)对中国成年血糖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HbA1c≥7.0%)疗效的评估。在这项RCT研究中,与传统的指尖血糖监测方式,使用isCGM系统的患者,24周后可达更优的血糖控制,包括HbA1c下降幅度更大(组间差异:0.3%,P=0.04),HbA1c降幅>0.5%和>1.0%的可能性提高了2-3倍数(OR分别为2.47和3.16)[11]。在血糖指标方面,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组较对照组显著更优,包括更高的TIR (扫描式动态组:58.50%增加至63.04%;对照组变化不显著)、更低的高血糖范围时间和更低的血糖波动指标。该研究与近期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的FLASH-UK研究(使用二代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均提示,isCGM对于控制不佳的成年T1DM患者有较好的血糖控制获益。

随后,翁建平教授重点介绍了与CGMs结合后的血糖管理工具——自动胰岛素输注系统。翁建平教授团队在2019年已经实现对Android APS的本土化,并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初探DIY人工胰腺对成人T1DM患者血糖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显示相比基线,闭环三个月后HbA1c降低0.85%±0.88%,TIR每天延长2.2小时(TIR升高9.3%±6.7%),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每天缩短2.0小时(TAR降低8.2%±6.7%),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每天缩短16分钟(TBR降低1.1%±1.5%)。截至2022年11月,基于翁建平带领的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大数据平台自主研发的“动态云”平台,目前已管理患者约700余名。团队也正在开展一项RCT研究以进一步探讨AndroidAPS在中国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国际经验。

在移动医疗方面,翁建平教授在2015年牵头发起了1型糖尿病关爱项目,2019年在我院成立了“1型糖尿病智能化管理与大数据中心”。目前团队自主研发出1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的手机APP“糖糖圈”,真正做到院内医院+院外患教模式,院内医生通过线上患教配合,更有效管理患者,解决个体治疗差异大,患者跟踪中断、依从性差的难题。院外患教通过规范标准化照护方案,弥补院内照护不足,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照护,协助医生收集系统医疗数据及制定更有效诊疗指南。截至2022年,当前下载注册的用户数达10万,活跃用户量达约5万,合作医院达108家,100.0%覆盖我国行政区域。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共有来自中国21个省7641例(男/女:3716/3925)T1DM患者下载并使用“糖糖圈”APP,平均年龄为21.28±14.43岁,中位病程为2.50(1.00~6.90)年。这些患者使用“糖糖圈”1年后HbA1c、低血糖频率均显著下降[14]。最新发表在Journal of diabetes investigation的一项分析亦提示,活跃在本APP中的同伴互助社区的用户血糖控制更优,低血糖频率更低,进一步提示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T1DM管理中的有效性。

2021年4月,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除了上述电子医疗在1型糖尿病中的实践,翁建平教授还分享了研究所成立后的另外一项移动健康产品——“糖妈妈”APP。团队立足于综合管理妊娠期糖尿病(代谢紊乱)患者的出发点,携手眼科,心血管内科和肾内科等相关科室成立了国内首个妊娠期糖尿病(代谢紊乱)疾病管理多学科团队,结合多个5G管理设备,共同为“糖妈妈”们顺利生产保驾护航。本次IDF大会,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龚一昕科研成果《孕前严重低血糖可以预测1型糖尿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被会议收录。该研究是全球首个揭示T1DM患者孕前严重低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为优化T1DM的孕前管理策略提供了证据。龚一昕博士在大会进行口头汇报。(内分泌科  郑雪瑛/文  翁建平/审核)

责编:朱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