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进入互联网医院

  • 抖音号

  • 微信视频号

  • 哔哩哔哩

医院介绍

Hospital Introduction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进入互联网医院

  • 抖音号

  • 微信视频号

  • 哔哩哔哩

  • 医院介绍 > 交流合作
  • 中外妇产医学专家齐聚一堂 共话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
    2025年9月14日至15日,安徽省循证医学学会妇产科学分会“青年医师学术沙龙-国际视野”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国科大附一院”)妇产科2025年第十二期医学国际讲坛成功举办。中外妇产医学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妇产科学前沿技术突破、临床诊疗难点及人口健康相关社会议题深入交流,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国际视野与实践思路。中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附一院党委书记刘连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系统介绍了医院在医疗技术创新、学科体系建设及国际合作领域的阶段性成果,强调“国际交流是打破技术壁垒、推动学科迭代的关键动力”,同时表达了医院深化中外医学合作的愿景。开幕式后,刘连新为国际知名妇科微创专家Adel Shervin教授颁发“名誉教授”证书,以表彰其在妇科微创手术领域的杰出贡献。活动期间,6位中外专家围绕妇产科学核心领域带来兼具学术深度与临床价值的主旨演讲:国际妇科微创专家Adel Shervin教授聚焦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研究,为疾病机制探索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视角;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Slobodan Milosavljevic教授分享荷兰跨性别医疗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为相关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国际参考;中国科大附一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Björn Nashan教授结合临床实例与手术视频,解读卵巢癌高难度手术的实操要点;日本多摩大学Mimi Fujitaka教授介绍日本应对高龄少子化的妇产医疗实践经验,引发人口与医疗协同发展的思考;加拿大美加福医疗创始人宋建明教授梳理孕产妇心肺复苏的标准化方案,助力提升临床应急处置能力;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院的Cynthia Gao医生阐释加拿大医疗体系及魁北克省产科实践特色,为中加产科领域交流搭建桥梁。主旨演讲后,与会专家围绕四大核心议题展开热烈研讨,实现理论与临床的深度衔接:针对青少年妇科疾病治疗案例,中外专家从诊疗策略、用药管理等角度交换意见;围绕卵巢癌临床难题,共同探讨手术与综合治疗的协同方案;聚焦生育率下降议题,交流国际实践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就医疗体系与围产管理,分享中加临床实践的差异与共性,碰撞出更多优化思路。讲座结束后,中外专家共同参观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妇科病房及临床培训中心,对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配置、规范化的病房管理流程及高标准的模拟教学体系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妇科疾病诊疗全流程优化、模拟教学课程设计等话题现场交流。9月15日,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中国科大附一院医务处处长张洪波在中院区妇产科示教室再次欢迎中外专家,重申“医院将以国际交流为抓手,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妇产科学科高质量发展”。当日清晨,Adel Shervin教授参与科室例行交班会,与医护人员共同研判当日重点病例,还在科室负责人陪同下深入病房,详细了解住院患者的诊疗方案与护理细节;下午,他现场观摩一台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手术,术后与医院专家围绕手术技巧优化、疑难病例处理及围术期管理要点展开深度研讨。此次国际讲坛不仅为中外妇产医学专家搭建了高质量交流平台,更通过“理论分享+临床研讨+沉浸式观摩”的模式,促进前沿技术与实践经验的双向互鉴,为中国科大附一院后续深化妇科微创技术国际合作、提升妇产科学临床与科研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妇产科 王倩琳 文/图 周颖 何晶晶/审核)责编:方咏
    2025.09.25 18:36
    09-25

    2025-09-25

    中外妇产医学专家齐聚一堂 共话前沿技术与临床实践
    2025年9月14日至15日,安徽省循证医学学会妇产科学分会“青年医师学术沙龙-国际视野”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国科大附一院”)妇产科2025年第十二期医学国际讲坛成功举办。中外妇产医学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妇产科学前沿技术突破、临床诊疗难点及人口健康相关社会议题深入交流,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国际视野与实践思路。中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附一院党委书记刘连新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系统介绍了医院在医疗技术创新、学科体系建设及国际合作领域的阶段性成果,强调“国际交流是打破技术壁垒、推动学科迭代的关键动力”,同时表达了医院深化中外医学合作的愿景。开幕式后,刘连新为国际知名妇科微创专家Adel Shervin教授颁发“名誉教授”证书,以表彰其在妇科微创手术领域的杰出贡献。活动期间,6位中外专家围绕妇产科学核心领域带来兼具学术深度与临床价值的主旨演讲:国际妇科微创专家Adel Shervin教授聚焦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研究,为疾病机制探索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视角;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Slobodan Milosavljevic教授分享荷兰跨性别医疗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为相关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国际参考;中国科大附一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Björn Nashan教授结合临床实例与手术视频,解读卵巢癌高难度手术的实操要点;日本多摩大学Mimi Fujitaka教授介绍日本应对高龄少子化的妇产医疗实践经验,引发人口与医疗协同发展的思考;加拿大美加福医疗创始人宋建明教授梳理孕产妇心肺复苏的标准化方案,助力提升临床应急处置能力;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院的Cynthia Gao医生阐释加拿大医疗体系及魁北克省产科实践特色,为中加产科领域交流搭建桥梁。主旨演讲后,与会专家围绕四大核心议题展开热烈研讨,实现理论与临床的深度衔接:针对青少年妇科疾病治疗案例,中外专家从诊疗策略、用药管理等角度交换意见;围绕卵巢癌临床难题,共同探讨手术与综合治疗的协同方案;聚焦生育率下降议题,交流国际实践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就医疗体系与围产管理,分享中加临床实践的差异与共性,碰撞出更多优化思路。讲座结束后,中外专家共同参观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妇科病房及临床培训中心,对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配置、规范化的病房管理流程及高标准的模拟教学体系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妇科疾病诊疗全流程优化、模拟教学课程设计等话题现场交流。9月15日,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中国科大附一院医务处处长张洪波在中院区妇产科示教室再次欢迎中外专家,重申“医院将以国际交流为抓手,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妇产科学科高质量发展”。当日清晨,Adel Shervin教授参与科室例行交班会,与医护人员共同研判当日重点病例,还在科室负责人陪同下深入病房,详细了解住院患者的诊疗方案与护理细节;下午,他现场观摩一台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手术,术后与医院专家围绕手术技巧优化、疑难病例处理及围术期管理要点展开深度研讨。此次国际讲坛不仅为中外妇产医学专家搭建了高质量交流平台,更通过“理论分享+临床研讨+沉浸式观摩”的模式,促进前沿技术与实践经验的双向互鉴,为中国科大附一院后续深化妇科微创技术国际合作、提升妇产科学临床与科研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妇产科 王倩琳 文/图 周颖 何晶晶/审核)责编:方咏
    09-19

    2025-09-19

    国际造血干细胞移植先驱Norbert-Claude Gorin教授来院访问并受聘我院荣誉教授
    9月16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父、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Norbert-Claude Gorin教授来院访问并受聘我院荣誉教授。中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我院党委书记刘连新为Gorin 院士颁发荣誉教授聘任证书并赠送医院特色纪念品。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部长、血液和细胞治疗研究所所长程临钊教授,院党委副书记姜明,血液内科主任朱小玉教授共同见证。活动会议上,与会领导对Gorin教授及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此次Gorin教授受聘为我院荣誉教授,为医院血液学科发展搭建了宝贵的国际合作平台,将进一步提升我院血液科国际影响力,助力学科在血液病诊治领域的持续突破。希望血液内科继续秉承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的理念,不断提升血液病诊治水平、保障人民健康,为全球血液学科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学术报告环节,Gorin教授以“CONDITIONING REGIMEN FOR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FOCUS ON THIOTEPA”为题作主旨报告。他结合自身数十年临床与科研经验,为大家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国际进展,探讨了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朱小玉教授以“Optimizing Stem cell Infusion Tim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GVHD”为题,展开了学术报告。她通过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紧密结合,证实优化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间可显著降低 aGVHD 发生率,提高长期无重度GVHD无复发生存率,同时精准锁定大脑节律中枢与免疫微环境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机制。Gorin教授高度评价了此项研究,并期待后续取得更好的成果。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桑威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杨明珍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移植病区陶莉莉、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血液内科金凤波,安徽省儿童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技术主任程杰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陈睿泽医师;以及我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医务人员参加了分享与讨论。访问期间,Gorin教授参观了血液和细胞治疗研究所以及血液内科病区,了解科研平台建设、技术转化成果、学科建设发展等,并对相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Gorin教授作为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EBMT)全球委员会主席、法国血液学协会主席、巴黎索邦大学血液学与细胞治疗科教授、巴黎圣安东尼医院血液肿瘤部主任、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在人类造血干细胞冷冻保存、自体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人脐血移植及纯化的CD34+干细胞移植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原创性工作。(血液内科 王冬耀 文/图 朱小玉、何晶晶/审核)责编:方雯 
    09-18

    2025-09-18

    全球首个!中国科大附一院采用体内CAR-T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登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北京时间2025年9月18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线发表一项重要医学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以下简称“中国科大附一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陈竹教授团队成功开展全球首次基于脂质纳米颗粒(LNP)体内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研究,并取得阶段性关键进展。该研究成果以“In vivo CD19-CAR T-Cell Therapy for Refractory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为题刊发,在国际上首次明确了基于靶向LNP体内CAR-T治疗SLE的临床可行性,为全球复发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带来希望。
    09-18

    2025-09-18

    唐加多戈医院医护在华培训圆满成功​
    2025年9月11日,布基纳法索唐加多戈医院7人医护代表团在中国科大附一院的心脏专科培训正式结业,标志着为期一个月的在华培训圆满落幕。此次培训是中布对口医院合作机制项目的重要环节,代表团此前已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完成两周专项学习,通过“两地联动、系统提升”的模式,全面提升布方心血管领域专业能力。9月1日代表团抵达中国科大附一院后,医院随即在南区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欢迎仪式。院党委副书记姜明出席会议,心血管内科主任马礼坤、麻醉科副主任谢言虎、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葛建军及援布医疗队代表参加会议。姜明在致辞中回顾中布医疗合作阶段性成果,强调此次交流是双方共建高水平心脏中心的具体实践。代表团团长、唐加多戈医院心脏外科主任AdamaSawadogo则转达该院索姆达院长的问候,感谢中方长期支持布基纳法索心血管学科发展,并表示此行旨在系统学习先进医疗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布方自主开展复杂心脏手术。仪式结束后,布方医护人员实地参观医院门急诊、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等设施,对医院规范高效的诊疗流程给予高度评价。为确保培训成效,医院多科室协同制定个性化方案,遴选典型病例并安排高年资导师带教。布方医护人员通过手术观摩、教学查房、专题讲课等形式,深入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科室开展沉浸式学习,护理团队还通过病区轮岗全面掌握心血管护理管理体系。培训期间,医院同步安排安徽文化体验、观看阅兵式等活动,让代表团成员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结业仪式上,布方医护人员纷纷分享学习收获:心脏外科病房护士AïchaGuigma表示,通过培训深化了对护理管理与患者关怀的理解;心脏麻醉与重症监护医生FaridBelem对复杂手术中的冷静处置流程及团队协作模式印象深刻;心脏内科专家YibarKambiré则在心律学诊疗与介入技术应用方面取得显著进步。AdamaSawadogo代表全体成员致谢,并提出四项合作建议——建立远程会诊机制、推进人员持续交流、争取医疗设备支持、开展联合科研项目,承诺将把此次在华所学的经验技术带回非洲,助力布基纳法索心血管医疗事业发展。姜明表示,此次交流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期待通过远程系统深化后续合作,实现“天涯若比邻”的医学互联互通。仪式上,中方为7位布方医护人员颁发结业证书。此次培训不仅全面提升了唐加多戈医院在心脏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及护理领域的专业能力,更进一步巩固了中布两国医疗领域的互信与友谊。未来,中国科大附一院将继续秉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原则,在远程会诊、人员培训等方面深化与布方合作,推动中布医疗合作迈向更高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李茹月 何晶晶/文 党委宣传与统战部方咏/图 何晶晶/审核)责编:方咏
    09-02

    2025-09-02

    瑞士胸外科专家Nikolay Tsvetkov医生来我院进修
    近日,瑞士巴塞尔大学医院胸外科主诊医生Nikolay Tsvetkov抵达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开始为期1个月的胸外科临床进修与交流。这是我院胸外科继接待比利时、德国等多国医生后,又一次重要的国际医疗合作与人才培养交流活动。Nikolay Tsvetkov,2016年至2020年在保加利亚瓦尔纳“帕拉斯基夫·斯托扬诺夫”医科大学担任教学助理。自2020年起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医院胸外科担任主诊医生,擅长单孔胸腔镜手术、肺切除及复杂胸外科手术,并曾参与肺移植等高端手术的辅助工作,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能。2025年8月来我院进行胸外科临床进修与交流。此次进修期间,Nikolay Tsvetkov医生主要参与胸外科的日常临床工作,包括手术观摩、病例讨论、早交班及多学科会诊等。他在我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柯立的指导下,深入了解中国科大附一院在胸外科领域的最新技术与诊疗模式,尤其关注胸腔镜微创手术和肺移植等方面的先进经验。2025年8月29日,Nikolay Tsvetkov圆满完成为期1个月的培训,中国科大附一院为Nikolay Tsvetkov举办结业仪式,党委书记刘连新教授为Nikolay Tsvetkov颁发证书,并送上美好祝愿。Nikolay Tsvetkov医生表示,非常荣幸能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学习交流,他对中国科大附一院在胸外科领域取得的成就表示钦佩,并期待通过此次进修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将把在这里的所学所感带回瑞士,促进两国在医学领域的深度合作。 医术无国界,交流促发展。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近年来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功接待多位来自欧洲、亚洲等地的医生来院进修。科室始终坚持“开放、共享、共赢”的理念,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医疗技术与国际接轨,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何晶晶、李茹月/文 胸外科 柯立/图 何晶晶/审核)责编:吴家炜
    08-21

    2025-08-21

    梅奥诊所专家团来访儿科开展学术研讨
    8月16日,美国梅奥诊所专家团来到我院儿科,与儿科专家团队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党委副书记姜明在致辞中强调,本次交流是深化国际医疗合作的重要契机,将全面赋能医院管理与学科建设。儿科主任陈名武系统介绍了学科在新生儿医学、发育行为疾病等领域的布局规划,期待推动临床诊疗与科研合作的深度融合。梅奥诊所国际部业务发展主任Marlana K. Beck教授以《医疗领导力发展:梅奥诊所最佳实践与见解》为题,系统分享了梅奥百年管理精髓。梅奥诊所名誉儿科教授Philip R. Fischer聚焦青少年健康,通过《理解青少年沟通及国际儿科前沿进展》讲座,解析全球最新研究成果。我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林杨以《儿童肥胖与内分泌诊疗新视角》为题分享学术成果,主治医师芮淑敏作《儿童过敏疾病治疗现状》专题报告,展示了我院在该领域的技术优势。此外,专家团队还深入儿科病房、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等地参观,与患儿亲切交流并与儿科医务人员一同为一名1月20天百日咳患儿进行了会诊。专家团队高度评价了我院儿科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对患儿的人文关爱,期待未来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学科诊疗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造福广大患儿。(儿科 鲍宪斌 文/图 陈名武 何晶晶/审核)责编:方雯
    07-07

    2025-07-07

    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 Christoph J. Binder 教授做客我院医学国际讲坛
    7月4日上午,由我院、中国科大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和代谢健康与泛血管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医学国际讲坛”成功举行。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实验医学系副主任、动脉粥样硬化免疫学专家 Christoph J. Binder 教授受邀作题为“Oxidation-specific epitopes are major targets of innate immunity in atherosclerosis”(“氧化特异性表位是动脉粥样硬化中先天免疫的主要靶点”)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大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所长、代谢健康与泛血管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翁建平教授,我院党委副书记姜明,以及相关领域的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大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徐索文主持。翁建平在致辞中诚挚欢迎Binder教授到访,并高度评价其在脂质氧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免疫学领域的卓越成果,为心血管疾病的精准干预提供了全新视角;希望双方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在联合科研、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代谢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迈向更高水平。报告环节,Binder 教授系统回顾了其团队在脂质氧化物、天然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免疫反应领域的系列突破,重点阐释了氧化特异表位驱动单核-巨噬细胞免疫应答并促进动脉斑块形成的关键机制,并分享了针对氧化特异表位的疫苗策略和单克隆抗体治疗在转化医学中的最新进展。互动讨论气氛热烈,与会人员围绕氧化脂质靶点药物研发、精准免疫干预策略等议题踊跃提问,并就未来合作方向展开深入交流。报告结束后,姜明代表医院向Binder教授颁发讲座证书。Christoph J. Binder教授现任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系副主任,1997年获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2002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分子病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在维也纳医科大学创建独立研究团队,2009年晋升正教授。Binder 教授长期深耕血管生物学、脂质氧化与免疫学交叉领域,已在《Nature》《Nature Medicine》《Immunity》。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现任《动脉粥样硬化》联合编辑、《血栓与止血学》栏目主编,并于2024年起担任奥地利科学基金副主席(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国际合作交流处 王雨濛/文  刘正红/图 何晶晶/审核)责编:方雯
    07-07

    2025-07-07

    Medical Excellence and Research Innovation--Introduction to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FAH)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STC, also known as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traces its origins to Hefei Christian Hospital founded in 1898. In December 2017, it became a directl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STC, evolving into a leading tertiary Grade A general hospital integrating healthcare, education, research. Recognized nationally, it ranks 20th in China (2023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nsistently listed among China’s Top 100 Hospitals (Fudan University Rankings), and holds the 38th position globally,7th position nationally(2024 Nature Index) for healthcare institutions.1. Campuses, Disciplines, and Clinical Capacity With 6 campuses and 7,095 open beds, USTC-FAH includes: • Central Campus: Core medical and management hub. • South Campus: Specialized in neurolog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 West Campus: Focused on oncology. • North Campus: National Trauma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 Infectious Disease Campus: Dedicated to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 • Binhu Campus (under construction): Geriatric care and research. The hospital leads a network of 83 collaborative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48 specialty alliances, supported by a telemedicine platform spanning 60+ hospitals. Clinical Expertise: • 49 specialties, including 12 National Key Clinical Disciplines and 35 Provincial Key Disciplines. • Annual volumes: 6.7 million outpatient visits, 350,000+ discharges, 190,000+ surgeries, with an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stay of 6.17 days • Ranked 7th in China for high-complexity Grade IV surgeries. 2. Talent and EducationWorkforce: • 8,500 staff, including 2,291 physicians, 3,796 nurses, and 425 researchers/postdocs. • Distinguished experts: 5 CAS/CAE academicians, 25 national talent awardees, and 61 “Jianghuai Famous Physicians.” Education: • Affiliated with USTC School of Medicine, training 1,200 resident physicians and 1,300 medical students annually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trainees). • National Teaching Hub: 26 residency training bases (e.g., pediatrics, anesthesiology) and 8 subspecialty training centers. 3. Advanced Medical Technologies • General Surgery: Leader in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and living-donor liver transplants (85 cases in 2024). • Neurology: Designated National Stroke Center, pioneering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 Hematology: World’s largest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 center (1,000+ cases). • Rheumatology: CAR-T therapy for refractory autoimmune diseases. • Cardiology: Top-tier National Chest Pain Center with advanced CRT interventions. Organ Transplants: • Top 3 in China for living-donor kidney transplants. • Leading liver transplant technology.• top 10 for lung transplants. Innovations: Robotic surgery, silent stent implantation fo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AI-assisted diagnostics. 4.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Funding: 700+ government-funded projects (293 NSFC grants) in 3 years. • Publications: High-impact studies in NEJM, Nature,Science, Cell, BMJ and The Lancet. • Patents: 995 authorized patents; 46 commercialized technologies. Facilities: • Global Phase I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DA/EMA-compliant). • China’s first Clinical Trial Hospital: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5. Global Collaboration USTC-FAH actively expands its international footprint through substantive partnerships and humanitarian initiatives: Partnerships Collaborates with nearly 30 top-tier medic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U.S., neurosurgery/stroke research) • Max Planck Institute (Germany, immunology/metabolic diseases) • Kyoto University (Japan, student cultivation) •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U.K., translational medicine) • McMaster University (Canada, evidence-based medical education) • St Vincent’s Hospital Melbourne (Australia, clinical training & surgery innovation) Honorary Professors Program Appoints globally renowned scientists as honorary professors, including: • Members of the German Academy of Sciences • Fellows of the French Academy of Sciences • Academicians o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These experts advise on research strategy, lecture at the "Medical Forum of Great Minds," and mentor young talents. Humanitarian & Capacity-Building Projects • Medical Diplomacy: Sent 146 medical aid workers across 55 years (since 1970) to countries including Yemen, South Sudan, and Burkina Faso. • Specialized Training: ◦ Partnered with Uzbekistan Health Training Center to conduct workshops on microwave ablation techniques. ◦ Launched a liver disease research program with Egypt’s Mounifia University, focusing on hepatitis management in North Africa. • Landmark Project: Led the China-Burkina Faso Cardiac Surgery Initiative, significantly advancing cardiac care in West Africa. Global Engagement • 200+ staff present annually at premier conferences (e.g., ASH, ESOC, WCLC). • 20–30 young scholars sponsored yearly for training at leading institutions. • Phase I Clinical Hub: Hosts multinational trials with FDA/EMA compliance.  Contact fo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Office of Global Engagemen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Address: 17 Lujiang Road, Hefei, Anhui 230001, ChinaTel: +86 551 6228 3625Emails: • General Inquiries: slyyghc@163.com• Specific Contact: xu131008@ustc.edu.cn
    06-23

    2025-06-23

    纽约全球健康联盟代表团访问我院
    2025年6月16日,纽约全球健康联盟主席拉瑞・安德森(Larry Anderson)率10人代表团到访我院,围绕国际医疗健康发展趋势、医学教育创新及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中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院党委书记刘连新会见代表团。双方就国际先进健康服务理念、运营管理模式及医学人才培养、学术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刘连新指出,深化国际交流是提升医学教育、科研及服务水平的重要路径,期待通过此次交流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健康服务与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机遇,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力量。安德森主席高度评价我院在医疗、医学教育及科研领域的成就,表示联盟愿发挥桥梁作用,整合中美优质资源,推动双方在健康领域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合作。访问期间,代表团还参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就医学教育、生物医药前沿研究与转化应用等潜在合作方向进行探讨。作为美国非营利组织,纽约全球健康联盟长期整合安德森诊所等医疗机构及美国堪萨斯城大学等教育资源,推动全球健康管理合作。此次访问为双方在更广泛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奠定基础。一同参访的还有美国堪萨斯城大学整骨医学院执行院长兼医学事务副教务长乔什・考克斯(Josh Cox)、联盟副主席潘湧等美方专家及中方合作机构代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何晶晶 刘鸿颖/文 党委宣传与统战部 吴家炜/图 何晶晶/审核)责编:方咏
    06-23

    2025-06-23

    医院举办德国科学院院士Stefan Offermanns荣誉教授授聘仪式暨医学大师论坛
    6月19日,医院举行荣誉教授授聘仪式暨医学大师论坛,正式聘任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心肺研究所所长Stefan Offermanns教授为我院荣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蕴渝,我院党委副书记姜明,医院相关部门及科室负责人,以及省内外临床医生与研究人员共同出席活动。会议由我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徐索文研究员主持。仪式上,姜明代表医院致欢迎辞。他高度评价了Offermanns院士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贡献,特别是其在转基因小鼠模型构建、孤儿受体配体发现及新型GPCR机制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这些成果为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姜明强调,Offermanns院士与医院的深度合作成果已发表在《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Science Advances》等高水平期刊。他指出,此次聘任是医院接轨国际前沿、深化科研合作的重要举措,与医院代谢健康与泛血管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深度共鸣。姜明期待以此次聘任为起点,依托Offermanns院士在GPCR领域的全球引领力,推动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研究所、内分泌科及相关泛血管学科的发展,共同攀登代谢性心血管病研究的科学高峰。致辞结束后,姜明副书记向Offermanns院士颁发了“荣誉教授”聘书。在随后举行的医学大师论坛上,StefanOffermanns教授以《GPCRsregulatinginsulinsecretionandvascularinsulinsensitivity》(GPCR调控胰岛素分泌与血管胰岛素敏感性)为题作主旨报告。他系统阐述了其团队在利用转基因小鼠研究G蛋白功能、发现新型GPCR及其在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调控机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重点剖析了GPCR在胰岛素分泌和血管胰岛素敏感性中的关键作用。报告后的开放讨论环节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学者与Offermanns教授就GPCR研究成果在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临床转化路径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报告结束后,施蕴渝院士向Offermanns院士颁发了讲座证书。Stefan Offermanns教授是GPCR领域的资深专家,开创了利用转基因小鼠研究G蛋白功能的技术体系,发现并阐明多个调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新型GPCR的病理生理功能。他在《Nature》、《Science》等顶尖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300余篇,总被引次数逾56,000次,H指数高达122(Google Scholar),并荣获葛兰素史克基金会研究奖、德国基础科学荣誉奖等多项国际权威奖项。此次受聘为我院荣誉教授,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科研协作、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刘鸿颖 文 王雨濛 厉虹淼/图 何晶晶/审核) 责编:吴家炜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进入互联网医院

    支付宝扫码
    预约挂号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庐江路17号

    邮编 : 23000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天鹅湖路1号

    邮编 : 230036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环湖东路107号

    邮编 : 23003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阜阳北路与龙湖路交叉路口西北角

    邮编 : 23113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繁华大道118号

    邮编 : 230001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长宁大道1700号

    邮编 : 230088